孟晓琦:CBA再拦不住打架 招牌就快要被撕了

孟晓琦:CBA再拦不住打架 招牌就快要被撕了

八一福建激烈冲突

八一队和福建队打起来,这能算新闻吗?

如果你不熟悉CBA,旁人会提醒你,冲突主角之一的杰里米·泰勒,上赛季效力山西队就时常“寻衅滋事”,再跟八一小将们论拳头那属于本性难改。

如果你熟悉CBA,你大概扳指头能算来,每年差不多到这个节点,十几轮比赛过去,CBA便必然要深陷狼烟四起的局面。不是球员之间的拳脚相向,便是球队与裁判之间的一地鸡毛。

抢冠军、抢季后赛门票的CBA,每个赛季先进行的一项游戏其实叫做“抢头条”。从来无需动员,从来不固定主角,又从来都是异曲同工。甚至,每次有一颗“炸弹”爆响之前,早已有若干次的警情提醒,就事论事的处理乍看并无问题,暗中却憋着更大的动静,比如在这场“军闽风波”之前,其实已经有了江苏、天津的“下脚风波”,已经有了京粤之战的怒批裁判,已经有了山西主场的“围堵事件”……

处理结案的不在少数,并且从处理的速度来看,篮协的确拥有了一套处理机制,该搜集录像搜集录像,该依律处罚搬出条例,然而今年呈现的局面,似乎又跟往年毫无二致:不上升到类似“群殴”这种严重程度,再有什么样的处罚,再做怎样的告诫,好像没多少人能有所触动。莫忘记,就在短短一周前,篮协刚刚就“下脚风波”给出了说法,还特地发布了《如何看待篮球场上的坏动作》一文。

凑巧,准国手邹雨宸冲着泰勒挥出去的那一肘,显然就属于标准的“坏动作”。更凑巧,本赛季篮协刚刚在每支球队替补席旁专门安装了摄像头,八一、福建两队就有多名替补球员在那场风波中离开板凳、冲进场内。他们,一个个真就不怕禁赛、罚款?或者是一个个压根儿不懂怎么着会禁赛、罚款?

先从主角说起。主角当然是那块球场上的每一位成员,从教练到球队人员,从执法裁判到记录台工作人员。这么说,本该是第三方的“执法者”们或许会觉得冤枉,因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力保比赛顺利、平稳地进行,并且有了早几年的教训经历,如今的CBA裁判在双方球员发生肢体冲突时,大多能尽快地将双方分隔开。然而现实中往往又脱不开这样的逻辑:双方球员上演全武行,总有一方说是对方先动了手,而被投诉的那方又会扯出,在多少分钟前自己遭遇了对方的暗算,而裁判始终没有理会,没有理会就等于暗示自己可以“还击”……

这简直快成了CBA的江湖规矩,而且有意思的是,往往会在本土球员与外援之间演绎最激烈。非要分析,可以是本土球员对付高水平外援难免加进“小动作”,对手不胜其烦下索性明着出手;也可以是领着高薪的外援往往过于骄横无忌,令本土球员最终忍无可忍。至于为什么,每次篮协开出的罚单总无法彻底惊醒球员们,合适的解释好像只能是,所谓的“违法成本”,总是无法镇住素质总能脱胎换骨的CBA球员们。

回想起来,最近几年的CBA,球员被罚停赛最长的,无非就是当初尚平的11场,而且在不少人眼中尚平是否该被那么重地处罚还值得商榷,连被停赛15轮的裁判都不及。并不是说,“重刑”即为解决一切乱象的最有利武器,但至少目前CBA在纪律处罚条例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照样有层出不穷的以身试法者,终是彰显管理力度还可以更加严格--“奥本山宫殿事件”后,你还见过NBA有多少群殴?

然而,就是眼前的“军闽风波”,很多人都在观望处罚的力度是否会与事发时的混乱场面一一合上。很简单,抛开直接冲突者不谈,如果双方冲进场内的替补球员都被停赛,两队会抱怨接下去的若干场比赛根本没法再打,而且他们进场的动机还可以被解释为“劝架”,无形中也就把难题扔给了联赛管理者。所以,业已做出“严惩”姿态的篮协最终拿出怎样的处罚决定,与其说是给本赛季的CBA树立某道铁闸,不如说是给CBA的长远走向树起一个指向标。

往深里说,篮协要惊醒的还包括“自家人”--没错,就是裁判。遇上那种有严重错判误判、直接夺走自己取胜机会的,球队往往会申诉,篮协往往也能照章处罚,然而现实中,实在不排除有些球场严重冲突,真就是跟临场裁判控制不力密切相关。不良动作不警告、不判罚,这边没吹回过头再去那边找平衡,结果经常是两边都不满意,又不可能把膨胀的火气直接撒向裁判,稍不控制就变成了比赛双方的直接碰撞……

再不刹住,再打几回,CBA的招牌就快被撕扯下来了。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孟晓琦看篮球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erryshe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