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造羽球全民盛宴 业余职业全面开花

[摘要]东莞,在其体育属性中,篮球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过,今年5月苏杯在东莞的成功举办,群众羽毛球的热情持续不退,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群众羽毛球发展的机会来了,机不可失!

东莞:打造羽球全民盛宴 业余职业全面开花

苏迪曼杯点燃东莞羽毛球热

莞,在其体育属性中,球无疑是最重要的。曾CBA劲旅广远队所在地的莞,球甚至已工具。只要聊起篮球的话题,你几乎可以和任何一个当地人立刻打破陌生带来的隔阂。不过,今年5月苏杯在东莞的成功举办,群众羽毛球的热情持续不退,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群众羽毛球发展的机会来了,机不可失!

苏杯点燃东莞的羽球热

东莞街头,很容易找到“东莞‘羽’你绽放新精彩”的标语。这是东莞举办苏杯时的口号,也正好契合目前市政府提出的“大球小球共转,篮球羽球齐飞”的口号。后苏杯时代,羽毛球成为继篮球后东莞市着力打造的第二张“体育名片”。

羽毛球传统在广东一直就有,但论底蕴和水平,最高的当属广州,它也因此得到“羽球之城”的美称。同在广东,东莞与羽毛球扯上关系,是今年5月苏杯的时候。作为地级市,东莞开创了承办这项混合团体赛最高级别赛事的先河。

今年初,为了测试比赛场地,东莞举办了苏杯测试赛,即东莞市即将开展的两项比赛的前身。比赛模仿苏杯的混合团体赛赛制,以业余选手为主,每队可以引进少量的专业选手。比赛进行得很顺利,让东莞羽坛从以往“民间切磋”、“草根约战”的单一形式,有了第一次走向规范化的尝试。之后,苏杯的正式举行将群众对羽毛球的热情极大带动,市领导顺势而为,最终促成了东莞群众羽毛球圈的两项赛事——东莞市羽毛球联赛(下简称联赛)和东莞市俱乐部羽毛球联赛(下简称俱乐部联赛)。每年举行一届,办成常规赛事。

两项业余赛事推动全市参与

两项赛事仅有“俱乐部”三字之差,可称作“姊妹赛事”。它们共同承担起“形成东莞羽毛球品牌赛事等级分明、合理布局的赛制,更为广泛地调动市民开展羽毛球运动积极性的任务”。目标相同,但又各具特色。

联赛以东莞33个镇街为单位组队,只有东莞户籍的才能参赛,不允许注册运动员参加,突出“草根”属性;俱乐部联赛则以羽毛球俱乐部、体育协会为依托,放开户籍限制,允许聘请外省市的高手参赛,可以引进注册运动员,偏重观赏性、竞争性和传播度,更具“专业”属性。

东莞市体育局局长黄慧红说:“全民健身变成了国家战略,要让所有人参与进来,并且乐在其中。”说起来容易,难的是如何实现。要知道,“所有人”意味着水平参差不齐,那如何做到都能“乐在其中”呢?如果总是以强打弱,比赛毫无精彩可言,对于参赛者的热情、比赛的存活前景都是致命打击。这些顾虑,牵头举办赛事的东莞市横沥镇委员会陈锡稳书记综合常年办赛经验,已经想到应对之策。将业余比赛规范化,从篮球、羽超等专业赛事中借鉴成功经验,创立了一套更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莞规则”。

“东莞规则”别具匠心

“东莞规则”,第一是突出本土性,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具有东莞户籍,并持有东莞市第二代身份证,但就读于东莞各类大专院校、具有东莞户籍、非东莞生源的不能参赛。

第二,实现全民参与性。参赛队伍先进行分级赛 33个镇街代表队分为8组,采取小组单循环赛,通过排名决定甲乙丙三个级别的参赛队伍。用比赛摸清参赛队伍水平,确保将实力相当的队伍分到同一级别,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一边倒”的局面。让强队有对手、弱队有乐趣,让不同实力都有球可打,最大限度实现“全民”参与。

第三,注重广泛性。采用74胜制,只允许有一名女选手兼项,且只能兼一个项目,一场比赛最多13名选手有上场机会。

第四,保证积极性。7个单项中的“第一男双”为“70岁组”,即两名选手年龄相加必须为70周岁以上,保证“高龄”段有适龄对手,避免以年轻打年老的不公情况。

第五,倡导同乐 性。独创领导双打,即两名双打选手必须是该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领导与群众同队效力,荣辱与共,既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也有亲身示范作用,让领导在推动羽毛球发展的路上实实在在出力。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有些强制的规定,实则不然。33个镇街中有约三分之一的领导班子都是业余高手,每周至少打球两次,每次超过两小时。开句玩笑,这哪里是强制,倒更像是领导为自己“谋福利”。

第六,彰显独特性。甲级联赛产生四强后,将采取双循环主客场制。这在专业比赛常见的赛制,在业余比赛尚属首次。

比赛既接地气又很专业

1017日,首届“稻香杯”东莞市羽毛球联赛在厚街镇正式开打。赛前进行了简短的开幕式,33个镇街参赛队各派出3名代表,在镇村名牌的指引下,进行入场仪式。“凤岗”、“高埗”、“莞城”、“大朗”、“横沥”、“寮步”、“虎门”等颇有些港味的名字,仿佛将人拉到香港老电影之中的感觉。每队都身着自己的队服,背上印了球员的拼音缩写,规则不输国际赛事。

17日、18日两天,所有队伍集中在厚街镇的羽毛球馆进行分级赛。 33支队伍抽签分为8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小组排名第一的队伍直接编入甲级,第二名、第三名的队伍再分组较量,产生进入甲乙丙级联赛的队伍。最终,产生10支甲级队伍,他们将在11月进行甲级联赛。最终的四强比赛将采取双循环主客场制,深入到各镇街,让球员和居民更好地融入比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无疑是推动基层羽毛球发展的最好动力,此外,和专业的羽超相同,三个级别的联赛也有升降级制度。

在本赛季联赛结束后,俱乐部联赛将在明年上半年开打。全民都能参与的两项联赛,又接地气又有看头,还能推动羽毛球发展。东莞政府应该满意了吧?不! 陈锡稳书记想得更长远:“这是一个吸引人才、提高东莞市羽毛球整体实力的平台。”

通过羽毛球打破隔阂

从最近10年的羽毛球大事记来看,2009年,东莞第一支羽毛球职业队成立;2011年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和李永波羽毛球学校落户东莞;2014年,以东莞队为基础组建的广东世纪城俱乐部,以升班马姿态参加了羽超联赛,即夺得2013至2014赛季总冠军;20155月,举办苏迪曼杯;从2012年起,承办多项专业和业余赛事,其中包括羽林争霸赛等知名赛事。如果把东莞羽毛球的发展形容为一条曲线,那它是一直朝上延伸的,而且各种迹象表明还将继续向上。如果要下评语的话,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东莞的羽毛球发展势头好得不要不要的。”

在这条曲线下,外界已经有人拿“东莞要抢过广州‘羽球之城’的名号”来开玩笑了。然而,东莞人却默默地寻找如何让这条曲线向上的角度更大一点。曾经是八一队队员、退役后落户东莞的李凌告诉记者:“跟广州相比,东莞的业余水平只相当于广州的二线。他们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不愿意出去比赛。东莞人只在东莞打球,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俱乐部联赛放开引援限制,为东莞本地业余选手打开了了解外界的窗口。与此同时,让外界有机会亲身感受东莞羽毛球圈的氛围,也起到吸引人才,提高羽毛球实力的作用。

不止于此,陈锡稳书记想得更远:“东莞是一个拥有很多移民的城市,因为以加工业为主的缘故,移民素质不高,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间有隔阂。体育运动是打破这堵‘墙’的很好方式。大家共同努力争取胜利,无形中将‘墙’推到。一项体育运动,完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东莞的这两项赛事,在全国范围属于首创,市领导希望借比赛让所有人“享受快乐羽毛球”。有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商家出资、媒体宣传,形成自身良好“生态循坏系统”的东莞群众羽毛球,怎么会没有更好的明天呢?文/陈书佳)

    < >

    东莞:打造羽球全民盛宴 业余职业全面开花

    扫描下载腾讯体育APP 赛事资讯一手全掌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