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期 于嘉:无缘世界杯 男篮为何沦落至此

撰稿:于嘉(微博)(中央电视台著名篮球专家)

尽管从亚锦赛只取得第五名到现在已经隔了半年多,这几天也传来种种不利消息,但当国际篮联最终公布外卡名额归属,中国男篮确定无缘首届世界杯时,还是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平心而论,中国篮协申请外卡本身就是一个两难的局面,无论申与不申,都难免挨骂。现在再去讨论是否应该申请这张外卡,意义已经不大,真正要讨论的是,篮协是怎么陷入这般尴尬的境地?中国男篮又为何沦落至此?

中国队上一次与世界顶级大赛无缘,还要追溯16年前。当时兵强马壮的中国男篮兵败利雅得,最终缺席世锦赛,那可以用“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来形容。但去年的马尼拉惨案已经和当时没有可比性,只能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从国家队层面,中国男篮的确实涌现出了像王哲林、李慕豪等具备潜力、能力的年轻人,但和此前扛旗的老将已经脱节,国家队的新老交替也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像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就没有带上王哲林前去锻炼;到了2013年亚锦赛,王哲林随队出征,又没有带上李慕豪。

而再往前数到2010年世锦赛,我们去土耳其连战连败,而当时涌现出来的苏伟(微博)、张兆旭(微博)、张博(微博)、于澍龙(微博)……还没有能在国家队挑起大梁的将才,有些甚至以后也没有入选国家队的机会。难道非要在大赛上去输得鼻青脸肿,才算是为历练年轻人创造机会?

这次无缘西班牙世界杯,并不代表我们的年轻人就失去了学习的平台,就像是之前累积的问题,绝不是靠一两届大赛就能解决的。其实对于其他任何一支国家队,像世界杯、亚锦赛、亚运会这样的大赛,都不是拿来锻炼年轻人的,争取成绩才是无可厚非。

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大赛前备战阶段的热身赛,之前请来大多是水分十足的对手,是否给年轻人提供了足够的锻炼价值;而在联赛中,这些年轻人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真正关键的比赛去证明自己,真正做到“山崩于前不变色”。与其花费大笔金钱去争取外卡,何不请些真正货真价实的对手,或是到欧洲与强手过招。这样不仅花费更小,锻炼的价值与机会也要大得多。

即使外卡的申请费用飙升到了传闻中的700万人民币,以篮协的实力来说,应该还是不差钱的。既然这笔钱如今没有花出去,那不如好好计划一下,这笔钱能不能放在该放的地方,例如我们现在问题重重的青训体系。

我曾采访过北京大学校队,作为只能打一支CUBA的球队,他们一年下来和俱乐部的青年队和其他学校校队交手,场次达到100至150场。试问体制之下的哪支青年队,能够为年轻球员提供这么在实战中锻炼的机会。

与其花大笔金钱,去为国家队争取聊以自慰的成绩,或是创造一个未必有效果的学习机会,不如把这笔钱用在帮助完善青训体系、建构一个更健康的青年联赛、让青年队和校园体育结合起来。如果这三条路都能走通,相信我们还是能看到中国篮球复兴的一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qiany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