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树勇总结世锦赛:中国田径逐渐与世界接轨

[导读]对于中国田径而言,这届世锦赛令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张培萌的10秒整”,这甚至超中国队获得的1银3铜。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总结本次比赛,称男子短跑小有所成,中国田径正逐渐与世界主流接轨。

冯树勇总结世锦赛:中国田径逐渐与世界接轨

中国田径转型已初见成效

历时9天,2013莫斯科世锦赛终于落下帷幕。对于中国田径而言,这届世锦赛令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 张培萌的10秒整”,这甚至远超中国队获得的1银3铜。10秒带来的不仅是一项国家纪录,更像是为中国田径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如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微博 博客)对于这次比赛的总结,自2007年中国田径开始在男子短跑下功夫到这次在莫斯科的小有所成,中国田径正一步步的与世界主流接轨。

本版撰稿/严小琰(微博) 发自莫斯科

1银3铜,低调出征的中国田径在莫斯科世锦赛上最终出人意料地收获四枚奖牌,在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2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世界各国的媒体反应来看,这四枚奖牌的受关注程度,却远远不及一个张培萌所创造的10秒整。中国田径在男子百米项目上史无前例地有两人同时闯入半决赛,且张培萌在预赛中以小组第一身份出线,并最终在半决赛上跑出的“黄种人纪录”,令全世界为之震动。来自路透社的资深记者基尼·查理这样评价:“男子百米的半决赛第一次比决赛还好看,张培萌的新闻性超过了博尔特。”

全世界都为在男子百米跑道上看到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国人而尖叫,而它所引发的效应也正在源源不断地延伸。对于中国田径而言,在短跑项目上所取得的进步,让人们看到了以“短距离速度”为基础的项目上可观的发展前景。中国田径的道路,也许会因为一个10秒整,走上一个转折点,实现未来华丽丽的转身。

在竞走、中长跑、投掷,甚至短跨面前,短跑对于中国田径而言就好比是一个孩子特别多的大家庭里,最不得宠的那个。“我们原来连次重点项目都不是。”张培萌的教练李庆无奈地感叹。

“短跑,曾经是我们的一大短板。”冯树勇说,“但鉴于100米跑的绝对优势地位,我们下决心必须搞好。”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中国田径从2007年起,开始在男子短跑上下功夫。“抓训练、培训教练/输送队员出国集训,最终得到现在的成果。”2009、2011和2013年亚锦赛以及2010年亚运会,男子百米的冠军都落入了中国人的口袋。“这次世锦赛上,又完成了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冯树勇认为,这坚定了中国田径发展短跑的信心。

对于始终处于世界二流水平的中国田径而言,发展短跑不仅仅有利于短跑这一项,作为人类原始生存技能“跑、跳、投”中最基础的动作,短跑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冯树勇明确表示:“从技术上讲,短跑好了,相关的以速度为基础的短跨、跳远、跳高、三级跳等项目都能得到整体上的带动。”这一点,可以从很多实例上得到验证。

短跑之于世界,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毫无疑问地是第一运动中的第一项目”。曾经以200米为主项的牙买加“闪电”博尔特也正是因为100米的特殊地位而把重心转移到“飞人大战”上,他很直白地把男子百米叫作“美金项目”,它是奥运赛场上最赚眼球、最赚美金、赚一切可能性的项目。但是,因为中国男子短跑,或者说是亚洲男子短跑长久以来积贫积弱,几乎丧失了在世界舞台上竞争的信心,因此退而求其次地专注于“亚洲内斗”多年,以至于始终得不到长足发展。

张培萌及苏炳添(微博)在本届世锦赛上的创举,从成绩上来看很难与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的奥运夺冠和打破世界纪录相媲美,但是即便成绩差距如此大,却依然能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足见该项目地位要远超跨栏。“从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上讲,短跑好了,中国田径的整体会受到更多关注。”冯树勇说,“比如这次新闻联播播报了张培萌的消息,尽管只有半决赛第九,但足见其地位之特殊,影响力之大。”而对于目前尚未开放市场、商业化程度极低的中国田径而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眼球”、是更多的关注。

不得不承认,自刘翔在2003年巴黎一鸣惊人后,这十年来,一切有关中国田径的话题几乎都集中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张培萌曾打趣地说过:“中国田径运动员分为两类,一类叫中国田径运动员,另一类叫刘翔。”事实上,这些年里,中国田径一直依靠刘翔在进行自我贩售,刘翔之于中国田径是标杆、是领头人,但也始终依靠着跨栏这个“非国际主流项目”在“一白遮百丑”。而如今,在重头项目男子百米上的崛起,终于让中国田径有了底气。

“不可否认,曾经,刘翔一人的商业价值对中国田径队有很大贡献,而现在如果类似100米这样的主要科目练好,更加能引起国内外商家的注意,为中国田径大面积发展薄弱项目提供资本支撑。”冯树勇说,“虽然中国田径并不穷,而我们发展的难点也不在于钱,有钱也不代表就能练得好,但有了更多经济上的支持,我们就能改善训练条件、提供更好的训练保障,科研投入,以及教练培训等等,从长远效益来说,是会逐渐有所体现的。”

从中国田径的发展历史来看,中长跑、竞走和投掷项目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冯树勇认为,这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密不可分。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田径在发展进程中无可避免地偏科。

“中国田径率先发展起来的项目主要遵从两大原则,一是艰苦类项目,二是技术型项目。艰苦类项目最主要的就是竞走、马拉松,中长跑。以往田径发达国家很少有人练竞走,我们可以比刻苦,以勤补拙。而且当时非洲的女性也受到社会开放度的限制而没有参与进来。随着非洲女性地位的提升,社会的开放,她们那里逐渐有女性开始田径训练,尤其是当一两个人来参赛后发现夺得的奖金足够在她们家乡支撑全家人一两年的生活,渐渐地,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在内,许多非洲女性开始投入,我们在竞走和中长跑的难度上也逐渐增加。”

第二类是技术相对复杂的项目,比如许多田赛类项目,例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还有径赛中技术要求较高的跨栏项目等等。中国体育历来的传统优势也在于各种以技术见长的项目,比如一些小球类和跳水等,这类人种特点决定的项目特长在田径中同样占据一席之地。“例如三级跳,它的助跑不仅需要速度,还要跑得准,要踏准节奏,调整步伐,我们能以技术弥补身体条件的缺憾。”而在大多数径赛类的相对技术要求少一些的项目上,中国人似乎存在先天性不足。

如果说刘翔的出现动摇了中国人在速度上的不自信,那么如今中国短跑的崛起正在摘除这顶扣在黄种人头上多年的帽子。事实上,这种对旧观念的挑战不仅仅是中国田径所需要的,对于国际田径界而言,各项目在各地区的平衡发展才是国际田联所乐见的。“我们喜欢看到中国人,尤其欢迎中国人出现在短跑项目上。”国际田径管理公司的赛事经纪人伊冯如是说,她甚至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国际田联主席,我会让张培萌也进百米决赛,反正我们有九条跑道,而观众也喜欢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