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辽足又成坏榜样 没钱也要尊严地活

辽足又成了焦点,很可惜,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月前,足协杯十六进八的比赛,辽足费尽周折对调主客场,目的只是为了葫芦岛体育场的启用仪式。那场球辽足5比0痛宰“主力休息”的天津泰达。几天后中超联赛辽足客场对天津,轮到辽足“全替补”,1比3输球,甘为天津泰达保级的祭品。那时,辽足以“联赛保级问题不大,足协杯拼一拼”作为主力和外援联赛全部缺阵的理由。

仅仅二十几天后,足协杯八进四淘汰赛,辽足又摇身一变:“保级形势还不明朗,现在重点是保联赛。”于是,主教练马林(微博)带着全部主力队员留守大本营,助理教练带着替补和二队队员出征贵州,结果嘛,0比4,一份厚礼。也许,故事还没有结束……

故事的脉络已经很清晰:辽足大老板的老家就在葫芦岛,拉来一场足协杯比赛做仪式兼全运会测试赛,家乡人高兴、领导高兴;5比0做献礼,那就是高兴中更高兴。当然,说好了后面的事情,对手也会高兴。其实辽足并不见得真想在足协杯晋级下去,“葫芦岛之战”结束,辽足的足协杯行程也就结束了。客场对贵州,是早已决定的放弃。

网上骂声一片,“辽跑跑”、“辽假假”不绝于耳。作为球迷,绝对有权利发泄自己的不满、不屑、不忿。没错,这是中国足球30多年来最渣滓的一面,但是你根本找不到惩罚的依据和证据,中国足协每一次都只能是“警告”。即使20多天前隆重地宣布了“警告”的处罚,但20多天后面对堂而皇之的“放弃”,也许连“警告”都不用了。

一支职业球队,能够“放弃”亚冠、“放弃”联赛、“放弃”足协杯,本身就是对整个职业体系的背叛。如果这件事出在英国出在西班牙出在德国,你可以想象会有怎样的后果。但是为什么这种“放弃”在中国足球的土壤中却如此自然?如此麻木?这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场比赛的输赢,在中国足球的江湖里绝对是可以拿来交换的。

据说辽足又要断粮了,这个赛季的奖金很成问题,所以俱乐部现在怕赢。又是钱的问题。因为没钱,可以不赢比赛;因为没钱,可以交换输赢;因为没钱,可以把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抛弃。很多辽足球迷说,这样窝囊活着宁愿它壮烈地死去。然而,“辽假假”的产生,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好好想想:在中超日益疯狂的烧钱环境下,如何让辽足这种俱乐部有尊严地活着?如何让不同层次的俱乐部都能找到健康的活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