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磅数之自如爆发——球拍穿线的底线

文/天堂有羽

关于磅数:高磅不一定很硬,低磅不一定很软。适合你的底线在于,能否在球拍与线床塑造的弹性环境中自如地爆发你的力量。

我发现,对磅数的看法可映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等级。

初学者的视角(守)——技术直线提升期,同时也是手感的构建期,直观的感受是越高磅则弹性越好,越好打;

进阶者的视角(破)——技术螺旋上升期,懈怠的灰心感与收获的喜悦感交织产生,状态易起伏,手感迷失重建,容易产生来回折腾器材与穿线的想法,升升降降、寻寻觅觅适合自己的磅数;

高水平的视角(离)——技术突破与稳定期,认定一个特定的磅数,已经清楚器材性能的有限性。清楚很多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打得出来,而非像上一阶段一样经常归因于器材不行。不再纠结各种形式的问题,追求比弹性更重要的性能,如控球。

把2010年8月刊中《关于磅数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一文的老图表,升级一下,增加一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从走向弹性峰值,在峰值附近徘徊,到背离峰值寻找其他性能,几乎是所有爱好者都走过或即将走的一个历程。这有些类似日本剑道中“守——破——离(Shu Ha Ri)”的学艺哲学。

弹性是一个美好的词,但也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词。在与台湾行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经常用弹性这个词,而喜欢说“Q劲”。后来才发现这并非方言,而是类似中文修辞中的“通感”。用QQ糖的“柔韧耐嚼、口感丰满、不粘牙”的特点借喻了所谓的手感“合适的硬度、低碳素疲劳度、手感清晰立体、出球酣畅不粘滞”。“Q劲”这个词虽然比较口语化,却显得比弹性、韧性的信息量更大,且更容易被意会,更能描述优良的击球反馈力度。

并非每个人都追求弹性韧性。越是高手越喜欢背离弹性峰值,喜欢往抛物线的右侧走,更喜欢用高磅,哪怕是球拍拍面硬得像铁板一块,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蓦然回首,不管水平高低,都在追求Q劲,就像牙口好、胃口好的,更偏向吃嚼劲足的东西。“Q劲”好的食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新鲜的程度,这种口感被深刻地记忆在潜意识里。“Q劲”足的手感也许代表着球拍的“健康体验系数”,比如力量传导更为忠诚与高效,击球反馈的体验乐趣更高,也许也直通潜意识里那个“快乐老家”。

吃东西掂量自己的牙口与胃口,选择球拍的磅数以体验最高Q度为目标,也应该由己出发,根据自己的力量来选择。这力量并非简单理解的绝对力量,而是有时间维度的爆发力。羽毛球不像篮球、足球,男的打不赢女的、成年人打不赢中小学生,是稀松平常的现象。就是因为,前者的绝对力量有余,而爆发力不足。爆发力是多肌群参与的技巧性协调发力,也是把5克重羽毛球玩出初速200至421公里的技术根本。

“价不在高,适合则灵”。“适合”这个词的重要背景,我们以前说过是“人拍合一”,有点境界化。现在我们底线化与具象化,这便是“自如爆发”。

读者们应该不会陌生我在前几个月的《答疑》栏目中打的一个比方:

假设一把球拍,硬装备(框体软硬) + 软装备(拍压高低),共同构成的反作用力环境,会造成球在0.004秒从线床上面绷离,那么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使用者的爆发力超越球拍硬度

如爆发力提前0.001秒,那么用这把球拍,你的力量在0.003秒已经达到最高值了,球却仍停留在线床上面未能绷离。0.001秒后力量已经衰减,球才飞出去,你发出去的力就白费了,会觉得球拍像橡皮棍一样,有粘滞感。

二、使用者的爆发力刚好适应球拍硬度

Q度极好,自如爆发,高效转化,人拍合一。此时极似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共振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近似相等,较小的周期振动带来最大的振幅。但有时这种放大效应过于明显,会影响控球的精确度。所以,高水平与专业选手往往不想偷懒,会放弃弹性转而追求自主发力。

三、使用者的爆发力不适应球拍硬度

如爆发力滞后0.001秒,那么用这把球拍,你的力量未达峰值,球却已经绷离拍面。接下去,球拍挥得最快时等于是在挥空拍、打空气,浪费宝贵力量,会觉得球拍像烧火棍一样,难发上力。最不利的影响就是造成部分使用者改用大臂抡拍发力的方式,去弥补爆发力滞后的缺点。一旦这种错误的发力方式定型,要改正将非常困难,这也是不推荐初学者上来就一下子买高端重硬拍的重要理由。(图7)

达到自如爆发并不困难,磅数就是其中的一个底线。适宜的磅数是“会心一击”的重要前提。这有点类似于味道,适宜的咸淡是煮出来的菜好不好吃的重要前提。

我们常说,好拍之所以是好拍,重要原因之一是能耐高磅。言外之意就是,在你水平提升、爆发力掌握得越来越自如后,好拍的拍框耐受力就不会成为你提升体验的瓶颈,但耐高磅又如我们高中数学学过的是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耐高磅的就一定是好拍”。因为球拍的参数、单标准的提升并不困难,比如耐高磅就可以通过操作叠纱来实现。耐高磅的纬纱多一点,而主导抗扭弹性出球的经纱少一点,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也能做出“为高磅而高磅”、用高磅博眼球的球拍。但球拍最困难的是多标准的共同提升,一个球抛来抛去谁都做得到,但同时抛三四个球不落地才能叫技术。球拍多价值、整体性的系统提升,让球拍的高磅承受力成为非孤掷一注的性能,这才靠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