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生活枯燥八年磨一剑 学会忍受寂寞

[导读]举重是一个耐得住性子的运动,只有在完成比赛中完成一次次举重后,队员才会发出一声怒吼,吼出自己十年如一日苦练的情绪,而更多人则只能是辛劳的付出,默默的退场。

在举重队的训练场,你只能听到杠铃放在地上时发出的“哐哐”声,偶尔有教练提醒动作要领的呼喊,而运动员却是一个个咬紧牙关、脸憋得通红。在这种环境下,两个小时的训练课显得非常的闷。正像这里的环境一样,举重是一个耐得住性子的运动,只有在完成比赛中完成一次次举重后,队员才会发出一声怒吼,吼出自己十年如一日苦练的情绪,而更多人则只能是辛劳的付出,默默的退场。

近日,记者走进省举重队,带你一起了解举重运动员的酸甜苦辣……

他们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每天累计举十几吨

今年是全运会年,省举重队的主力队员一直在外特训,在训练室内只有8个年轻队员在训练,这里显得有些冷冷清清。除了冷清,两个小时的训练课,给记者留下的印象也只是枯燥。

“每天运动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举重’,或者练举重时的腿部挺身动作,又或者练从肩部举到头顶,就是把举重的所有动作拆分开来一个一个、一遍一遍的练。”已经到省队两年的于浩然告诉记者。

在两个小时的训练课中,记者看到队员们做了5种训练,其中4种是负重的训练,以“膝下上翻”为例,一共需要做8组,每组2次,于浩然最少每次要举150公斤的杠铃,这一组训练下来就是2400公斤。而上午的训练课只是技术训练,下午的训练才是主抓力量。

“每人累计举起的重量最少也要7、8吨,多的则要十几吨。”留在家里带年轻队员的王睿夫教练告诉记者。“但主力队员则要少一些,因为如果训练过度则要面临受伤的危险。”

成绩需要

“八年磨一剑”

“由于运动员宿舍在重建,现在我们都住在训练室的楼上,所以我们除了吃饭,几乎整天都在这个楼里打转。”于浩然告诉记者。

7点起床、7点半早饭、9点至11点是上午训练;11点半午饭,随后至15时是午休时间,15时至17时进行下午训练,21时熄灯睡觉。这是运动员们一整天的作息时间。“晚上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但我们都累得不愿意外出”。

而对于一名13、14岁开始练习举重的运动员,这一“转”可能就要8年。对于一名十几岁开始练举重的队员,由于其骨骼、肌肉都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拔苗助长式的练,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周期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手。“一般说年轻队员开始显露成绩是在20岁出头,而巅峰应该在28岁左右。”王睿夫表示。

与枯燥的训练相比,队员们的业余生活也并不精彩。看看电影、上上网、偶尔上街逛逛,大部分小队员们给记者的大多是这三个答案。今年20岁的孙琦告诉记者,自己在哈体院学了一个专业,但几乎不会去上课,只是到考试前背一背范围题,“只是为了要一个文凭,也算是为今后做一点点打算。”

吃还是不吃

在举重队放眼一看,各个都是膘肥体壮的小伙子。“过年回来,这些小队员都得长几斤的膘,还得费劲减下去。”举重队教练孙永波抱怨。在举重队最头疼的事情不是成绩不好、不是有了伤病,而是“吃”,一方面控制体重是很复杂的事,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

体重对于重竞技体育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举重队对于体重更是重点看防。“平时训练量大,为了保证训练水平,我们必须吃好的,而且还得多吃,更重要的是伙食还非常好,顿顿有鱼有肉,都是半大小伙子,放开了吃确实容易增重。”105公斤级别的高天佐告诉记者。

所以运动员平时的体重几乎全是“升级版”的,少则超一公斤,多则四五公斤。

因此在赛前降体重几乎成了所有举重运动员的必修课。他们要在照常保持强度训练的前提下,从赛前一周开始减少饮食量并蒸桑拿,甚至在赛前两天进入“绝食”状态。

由于人体的含水量较高,蒸桑拿可以速降体重,因此也成为举重队员普遍选择的最快速有效的减重手段。这个过程用“炼狱”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每次在100度的房间里待一两个小时是常事,“有时汗滴到腿上都觉得烫,心情也会变得烦躁。其实每个人的减重史就是一部血泪史。”运动员王磊(微博) 告诉记者。

而关于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严防兴奋剂,其实在去年奥运会前,就有很多媒体报道各运动队都自己养猪、养鸡。“现在的猪牛羊肉的兴奋剂检测超标已经超过52%了,这对运动员来说是灾难性的信息,所以要想不“祸从口入”队员们只能在食堂用餐。”孙永波无奈地表示,“如果是比赛期间,我们喝瓶装水也有规定,一旦开瓶了,离开自己视线就不能再喝。”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