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不太晚正逢其时 写给丹麦名将蒂娜·鲍恩

[导读]站在全英赛最高奖台上,这位以冷酷、暴脾气闻名的女人眼噙泪水,又终于笑靥如花。我的眼睛也为之湿润起来,仿佛又回到2008年为中国33岁老将张宁蝉联奥运冠军喜极而泣的那一刻。

2013年3月10日,英国伯明瀚,全英公开赛女单决赛的最后时刻。这是一场堪称跨代的对决——34岁VS 18岁,70后VS 90后。20比10,蒂娜·鲍恩打出一记正手底线平抽,泰国天才少女拉差诺反手挡网,球下网了!比分定格在21比10!那一瞬间,球拍被抛向空中,蒂娜双手掩面,跪倒在这片熟悉的赛场。全场球迷起身为她鼓掌,激动地喊着她的名字:“Tine!Tine!”她跑到场边与教练拥抱,又跑到看台上与丈夫温情亲吻。她身披丹麦国旗向全场致意,国旗下是一个羽毛球信徒朝圣般的脸庞,全英赛超一流的灯光聚焦跟随着她流转。此时,这个舞台是一只牡蛎,她是里面那颗耀眼的珍珠。

站在全英赛最高奖台上,这位以冷酷、暴脾气闻名的女人眼噙泪水,又终于笑靥如花。我的眼睛也为之湿润起来,仿佛又回到2008年为中国33岁老将张宁(微博 博客)蝉联奥运冠军喜极而泣的那一刻。为蒂娜守候两个夜晚是值得的,梦想一锤定音,她第3次全英赛折桂,宣布20多年传奇般的羽毛球职业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蒂娜·鲍恩远没有蒂娜·拉斯姆森名气大、叫得响亮。尽管她2010年嫁给自己的体能教练后随了夫姓,但我仍习惯于叫她拉斯姆森,“拉婶”是我特别送给她的绰号。

她身高1米80,金黄色长长的卷发几年不变地束在脑后,宽厚的额头、咄咄逼人的眼睛一览无余。她在场上气宇轩昂、虎气昭昭,活像个“欧洲狮王”。“拉婶”属于典型的男子化打法,力量大,进攻犀利,2009年全英赛,她曾一拍杀出240公里的时速,直逼当日比赛林丹(微博 博客)的杀球速度。她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又较为夸张的后场侧身、暴力美学式的杀球、庆祝时的放肆呐喊和扭曲面宠。很多球迷还喜欢称这位冷血杀手为“拉男人”。但是,在比赛中,她喜欢穿颇为女性的“欧洲风”羽毛球服,偶尔也会露出腼腆的笑容,瞬间我又认定她不过是一个很乖的小女人。

鲍恩真正走进我的视线是在2008年,当时她战胜中国选手卢兰(微博)第一次夺得全英冠军。实际上,她出道很早,1994年至2004年间,初出茅庐的拉斯姆森还是一个技术粗糙的选手,职业生涯并没有特别的亮点,但当时她颇具暴力的进攻型打法被许多名将点名表扬。

有人说,盖德和鲍恩是过去30年上帝赐给丹麦的最好的礼物。盖德4岁执羽拍,鲍恩7岁时在哥哥皮尔的影响下开始羽毛球训练,这对金童玉女联手与亚洲几代球员分庭抗礼。回顾鲍恩的整个职业生涯,似乎都与中国女单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简直就是一部与中国女单的对抗史。她的职业生涯前期有丹麦师姐马汀,马汀退役之后,她接过大旗独领风骚,成为新一代欧洲女皇,充当着中国女单的狙击手。职业生涯中期,她曾经撼动了属于张宁和谢杏芳(微博)的时代;而2008年之后,她又一度成为中国小花们的噩梦。从迎战叶钊颖(微博)、龚智超(微博)到龚睿那、 周蜜,又从张宁、谢杏芳再到蒋燕皎(微博)、朱琳、卢兰,直至李雪芮(微博)、王仪涵(微博 博客)、汪鑫(微博)、王适娴(微博),她和盖德一样,都是世界羽坛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世界羽联(微博)评价说,鲍恩在全英福地三度封后是好莱坞式的胜利。其实,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何尝不充满着好莱坞式的戏剧性呢?她3次问鼎全英冠军,却与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尤杯和苏杯赛冠军始终无缘。两次奥运会她都高开低走,2008年曾被看作北京奥运会女单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之一,她却爆冷负于此前默默无闻的印尼选手尤利安蒂,未能闯进8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是丹麦女单夺牌的希望,却在8强赛被印度少女内维尔挡在门外。她是国羽小花王适娴的苦主,又屡战屡败10次输给汪鑫。

我细数了一下鲍恩职业生涯中的几起几落。“几落”均因伤病不得不暂时沉寂于羽坛,或许比起那些胜利更能让“拉粉”们记住。她的传奇诞生在伤痛与努力回归之间,她的动人之处在于对羽毛球梦想的执着。2005年苏迪曼杯赛,她的跟腱严重受伤,2006年坚强复出,当年的世锦赛是她复出后的首场比赛,比赛中不敌中国名将谢杏芳。2007年在日本公开赛女单决赛中,她两局完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谢杏芳,首次夺得高级别公开赛的冠军。2009年,又是在苏迪曼杯赛中,她再次因跟腱受伤退出,但却在年末杀了个回马枪,夺得丹麦公开赛冠军。2011年初,她再一次手肘受伤,不过在同年5月,她毅然选择复出重回赛场。2012奥运年,由于年龄与伤病,她的状态急剧下滑,包括奥运会在内的连续8站比赛打进8强,却无一进入4强,被球迷们笑称为“8强女皇”。该年,她仅获得欧锦赛一项冠军,这一年对她来讲几乎就是冠军荒。

很多人谈到这项运动的时候都喜欢用“享受”这个词,比如林丹、李宗伟(微博)、盖德、吴俊明。但享受的涵义是多层次的,有人喜欢享受于“玩、耍”,有人无视胜利也无视对手,有人无缘无故地退赛,也有人用消极比赛的方式。而对于蒂娜·鲍恩,你很难找到一场不尽情、不尽心的比赛。我想,对胜利的渴望与孜孜不倦的执着,在伤痛、失败、年龄面前的不屈与尊严,就是她对享受羽毛球运动的注解。

回忆鲍恩这些年的比赛,不乏许多积极而激情的场面,但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却是几个无关战绩的片段。

2011年苏迪曼杯赛决赛,中国VS丹麦。鲍恩自第3场起就一直在场边热身,然而强大的中国队让她失去了为丹麦队最后效力的机会。3比0,国羽横扫丹麦队夺得四连冠。鲍恩站在丹麦这支“老人参”队伍里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场地,眼神里却写满了壮志未酬与不甘,她的眼神我至今记忆犹新。2012年伦敦奥运会1/16决赛,鲍恩对阵日本选手佐藤冴香,比赛中佐藤冴香扭伤脚踝摔倒,带伤重返赛场后无法坚持,无奈只能退赛。有着同样负伤经历的鲍恩走到对手的场地,真诚地向前拥抱佐藤冴香,安慰着她。那一幕超越了冰冷的胜负,“拉男人”彪悍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柔情似水的内心。所以,我喜欢鲍恩,并不全因她的技术、打法和战绩,而是她让我从另外的角度看到体育项目中的责任、力量与情感,这是一种引领我们这些热爱羽毛球的人趋向丰盈与完美的羽毛球运动精神。

生活在一个盛产童话的国家,鲍恩也有美好的愿望。她曾表示羡慕张宁,希望能象张宁那样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作为同时代的运动员,张宁早在2009年成为中国羽毛球队女队主教练,并在前不久做了母亲,谢杏芳也已挂拍与林丹结为伉俪。而鲍恩,在张谢后仍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国新一代小花面前,给国羽带来强大的精神压力,迫使国羽使出浑身解数来研究和对抗。联想国内不少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在当打之年即退役难免令人遗憾,欧洲球员却经常在没有赞助的情况下,自筹经费参加各级赛事,不得不感叹欧洲球员运动寿命之长、热爱之深、意志之坚韧。

2013年的全英之夜,因蒂娜·鲍恩再度圆梦而有些荡气回肠。看完她的谢幕赛后,我在新浪微博上表达了对她的祝福:“5年之后3夺全英,太完美的一次轮回,梦不太晚,正逢其时。”有位球迷给我留言:“赢得比赛并不代表完美”。我这样回应他:“之所以觉得完美,是因为鲍恩今天平和自信,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这曾经是她比赛中被人诟病的致命弱点。羽毛球世界没有绝对的完美,超越自己就是最完美的”。

球迷们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互动着关于鲍恩的各种絮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字里行间也都难掩对黄金一代集体谢幕的伤感。世界羽坛四强鼎立的时代在悄然逝去,随着盖德、鲍恩转身离去,曾为豪门的丹麦羽毛球面对的是一片荒芜,丹麦女单的未来在哪里?2012年我们送别了盖德、郑在成,羽坛送别的故事总在继续,和感动相关的字眼无非是热爱、坚持、信念、超越。我们愿意收录于心,是因为无论他们留下的是视觉盛宴,还是曾让我们为之澎湃的激情,总能点亮最初的那个自己。文·长岛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