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特评:小小劳伦斯 折射中国体育转型问题

[导读]劳伦斯奖说出了一个转型问题。亦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无论是体育还是别的领域,中国就像一个融入全球的巨人,下半身已经转过来了,但上半身,包括那颗头颅,还在艰难地进行转折。

腾讯特评:小小劳伦斯 折射中国体育转型问题

菲尔普斯获特别成就奖

>>点击观看体育茶馆:如何看待劳伦斯

闫松

贝尔文学奖被喻为世界性的中状元,中国人盼了好多年,终于有了莫言。奥斯卡奖暂时还和中国人无缘,别提李安,我们内心其实要的是大陆人获奖。现在,我们又开始为劳伦斯奖纠结了。这个被喻为“体育界的奥斯卡奖”,今年又不待见中国人。一个在全世界拿冠军、拿金牌的体育大国开始探讨劳伦斯奖之于中国人的意义。

好象凡是和“奥斯卡”沾边的东西,我们就很来劲。你一直想拿,又一直拿不到,拿不到了就说这是别人“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产物,中国人为何非要掺和进去。其实呢?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电影的“奥斯卡”、体育的“奥斯卡”,包括“诺贝尔”,中国人心心念念,本质并不是那个奖杯,而是渴望被承认,被全世界承认。恰恰,以上几种奖项,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被承认的标准。

所谓承认或者被承认,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有条件并且渴望参与到这个游戏规则中来。换在文革时代,和世界脱轨的中国,如何介入诺贝尔和奥斯卡?改革开放后,国门重新打开,中国人又可以参加奥运会了,重新回到世界的中国人,就把拿金牌、多拿金牌看成是自己我证明、被承认的标准。三十多年后,大国崛起,心态又不一样。奥运会要参加,还要自己举办。“百年的自卑”在鸟巢那场能量无比巨大的开幕式中得到释放。什么是民族主义?以赛亚·伯林的定义,即渴望得到承认。

至此,好象说得很大,拔得太高,和劳伦斯奖完全脱节了。但我们仔细想想,这些年来,中国人在各个领域,潜意识明意识里无不怀抱“奥斯卡”心态、诺贝尔情结。

说实话,有这样的心态情结也并不是坏事,说明自身具备了融入世界、挑战秩序、达到标准的实力。但是,多半情况下,还差一口气——还在提名和当选、出席与获奖之间晃晃悠悠。就像一个人,要转身了,还没完全转过来。

出席劳伦斯奖的张继科(微博)说,“和田径、游泳等项目比较起来,乒乓球的影响力确实要弱一些。关注的角度、受众人群在国际上并不像国内那么多。”

同样出席劳伦斯奖的林丹(微博 博客)说:“中国未来的体育发展,关键并不在于不断培养摘金夺银的运动员,而是要使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变得职业化、国际化”。

前者说出了影响力,后者说出了体育转型。

可以看看劳伦斯奖一般涉猎的体育项目,高尔夫球、自行车、网球、F1、航海、汽车拉力赛、田径、游泳等。中国体育人在这些“精英”项目上均没有出现大面积、有影响力的人物。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姚明当年能够拿到劳伦斯新人奖,那只是个案,我们未来根本找不到刘翔、姚明这样的接班人。同样,李娜、孙扬也是特立独行的个案。

你可以说,劳伦斯奖杯青睐欧美强势项目和选手、带有一定主观因素。但林丹说得好——“眼下我们不要在意得不得奖,但必须看重劳伦斯,因为相比国内以金牌数量来衡量一个运动员优秀与否的老模式,劳伦斯奖代表着一种更权威、客观地衡量运动员价值的形式。”

既然你进入了这个圈子,就要突破自己的评判模式和游戏规则,除非你真的不看重、真的不想玩。如果你真的不看重,那我们何必在这里探讨劳伦斯奖之于中国人的意义。

关键的问题,还是转型。劳伦斯奖对于中国体育人真正的积极意义是,它重新打开了考量中国体育的另一种维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和中国体育的转型。张继科所谓乒乓没影响力,所以难以拿到劳伦斯奖,一点没错。别说国际影响,就是在国内,乒超赛场也是冷冷清清。水平自然没得说,但没观众,再好的赛事也难言职业啊!

所以,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每年培养多少摘金夺银的运动员,而是要使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变得职业化、国际化,同时,让那些在全世界真正职业化、国际化的项目也能在中国慢慢开展起来。

小小劳伦斯奖说出了一个大大的转型问题。亦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无论是体育还是别的领域,中国就像一个融入全球的巨人,下半身已经转过来了,但上半身,包括那颗头颅,还在艰难地进行转折。

>>点击观看更多酷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