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以李娜之名普及网球

腾讯体育1月1日深圳讯(记者肖苑玫(微博))尽管提前半个小时进场,记者席上仍然没有了座位,因为今天有李娜在深圳金地公开赛的首秀。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终将文字记者席前两排的位子“还给”了记者们,于是才有了一次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记者后排坐着一家三口,爷爷、奶奶带着孙女来看比赛。奶奶拿着照相机坐在左边,孙女坐在中间,爷爷坐在右边。当现场主持人宣布李娜入场时,他们热情地欢呼、鼓掌,当比赛开始后他们却“紧张”起来。

第二局是李娜发球局,第一次一发不过时,奶奶紧张地说道:“哎呀,没过。”当看到分数没变时,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还好,没输。”从奶奶的反应来看,她应该是第一次看网球比赛。从她第一盘的反应看,最令她迷茫的是发球触网,因为裁判有的时候会喊“OUT”,但有的时候却不喊。爷爷则比较沉稳,只有在李娜与对手多拍交手的时刻才会发出紧张地吼叫:“好球!”、“这球打得好!”

当李娜第一盘6比4结束、中场休息时,奶奶问道:“这网球到底打几局算完呢?”

爷爷没做声。

“网球打两盘,一盘里谁先赢得六局谁先赢,如果战成6比6就要看谁先赢第七局,也就是抢七。”记者转头回答说。

“哦。抢七。”奶奶点点头,“什么是盘?”

“刚才李娜6比4赢了第一盘,她先到六了。待会还要再打一盘,如果她先到六,不管是6比0、还是6比4,只要先到六而且领先两局就赢。”记者回答。

只见奶奶一头雾水,“就是那个60比40?”她问。

“不是,不能横着看,要竖着看。第一盘的比分是6比4,第二盘还没有打所以是0比0。”爷爷明白过来,指着电子屏幕接过话道。

“哦。哦。我不懂网球的,第一次来看,带着孩子。”奶奶笑道。

第二盘比赛开始,对话中断。从奶奶的自言自语中判断,她对发球触网的几种判罚还是存有疑问。当李娜打出多回合的球时,她才会热情地鼓掌,在她看来那才是精彩瞬间。

“哇,5比0了,李娜再赢一局就到六了。”奶奶在李娜5比0领先后说道。

当李娜以6比0拿下第二盘时,一家三口兴奋地站了起来,他们鼓掌、叫好,很激动。

回想着这一家子,突然意识到,在家门口办赛事其实真的是一件好事情。所谓实践出真知,如果观众永远是坐在电视机前看转播,是完全无法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现场氛围的,也许懂得了包括旋转击球的多个技术,但不一定能够深刻体会到包括观赛礼仪在内的网球文化与常识。只有走进赛区,亲身经历安检、检票、球员介绍、检查手机等等的环节,才能将观赛礼仪深深地根植于进自己的脑海中;只有坐在观众席上,亲身经历比赛节奏的变化,才能掌握释放激情呐喊的时机。

作为中国网球标杆性人物的李娜在国内的票房感召力无需质疑,无论到现场观战的观众现在是不是真球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李娜的感召力,将他们逐步引导、培养成懂网球的观众,因此建议国内的三大网球赛事适时增加现场解说。网球在中国发展不过2、30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要求所有的现场观众都能达到同一个高度,别忘了,现在能够了解和熟悉网球观赛礼仪的媒体记者们也是在经过一次次现场的磨练和熏陶后才达到今天的认知的。

李娜说,在国内办赛挺好的,有朋友可以来现场加油;彭帅说,在国内办赛很好,常年在外跑,能在国内呆一周就多呆一周;而对观众来说,国内办赛一方面能拉近与球星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品尝到了网球的风味,感受到了网球比赛不光只有比赛结果,还有展示、体验、文化、精神。所以,请以李娜之名,普及网球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