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汪大昭:残奥痴迷金牌 不符人道主义助残精神

2012年09月03日10:09体坛周报[微博]汪大昭我要评论(0)
字号:T|T

正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残奥会,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上复制着历届比赛的辉煌,将排在第二名的对手撇开老远。

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中国将继续稳坐在残奥会金榜第一的高位上。可人们要知道的是残奥会宗旨和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在中国,残疾人体育的主管部门组团参加残奥会,一向将夺金牌看得极重,甚至认为奥运金牌榜头名的目标,被残疾人率先在残奥会上实现了。而今在伦敦,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肯定要保持金榜第一的荣誉,不过国人对残奥会关注并不多,理由很简单: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指的不是用竞技角逐作为统一标准来衡量,而是两个奥运各有内涵,各有各的精彩。如果非要用金牌来统一度量,显然走偏了。

金牌至上、唯金牌论是对体育精神的扭曲,残疾人参与体育从一开始就不应当是为争金牌而来。中国在残奥会上金牌再多,对手也不会因此而仰视,因为这并不表明对残疾人体育的理解比别人更深刻,也不能结论出残疾人事业和社会保障比别人做得更好。理由同样很简单:我们还不敢说有比别人强得多的常态化的残疾人体育活动。

残疾人体育不能不讲条件,不是所有残疾人都能参加体育活动。开展残疾人体育,应当鼓励那些具有一定条件的残疾人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在体育锻炼中提高面对生活和挫折的勇气,他们追求的是自信自立自强,而不是与健全人完全相同的更快更高更强。因此残奥会要的是表现自我,而不是战胜对手。

不难理解,在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尚不发达之际,拿到金牌常可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但是,如果将此作为动力加于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运动员,怕是与人道主义和助残精神不甚相符。中国人口基数大,残疾人也多,参加残奥会的目的应当是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坚强意志和不畏困难。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残奥会上原本就没有胜负。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