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前世界冠军张尉:业余圈“混”出新发现

2012年05月17日15:17《羽毛球》杂志杨弋非我要评论(0)
字号:T|T

从2011年开始,张尉就在自己的微博上打起了“广告”:“本周末下午,兹韦克俱乐部有活动,欢迎业余球友们前来参加!”

如今的张尉,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上海的这个业余俱乐部上。有人奇怪:这位世界冠军怎么开始“混”业余圈了?其实,这个业余圈,张尉“混”得很高兴。

执教,遭遇瓶颈

2004年,张尉从国家队退役。2005年,他只身前往丹麦打球。2007年回到上海,成为上海羽毛球队的一名教练员。同时,为了备战2009年的全运会,张尉保持着训练。

从运动员变身为教练员,对于张尉这样的世界冠军来说,适应转变似乎更加困难。世界一流高手,加上多年的比赛经验,拥有这样傲人资本的张尉自信可以成为一个好教练。可实际操作起来,张尉能轻松发现年轻队员的问题所在,却在帮他们解决问题时犯了难。直接用语言说,小队员对羽毛球的理解还没达到张尉的高度;亲自示范,小队员水平也不够;用队员们能理解的话去解释,张尉自己却没有这样的表达能力。他开始问自己:传统的训练模式中,教练员直接传授经验是最有效的办法吗?

与此同时,张尉在训练方法上的新尝试也碰了钉子。 “从小练球,练了一身的伤,让自己过早结束了职业生涯。现在当教练了,不能再让队员们走自己的老路。”张尉采取了“用质量换数量”的训练方法,即减少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量,提高训练的质量。可队员们习惯了传统的大运动量训练,对新的训练方法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使得张尉的训练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2009年,张尉以教练兼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全运会。上海队的表现不理想,让张尉觉得自己的执教很不好。他觉得,一方面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不能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很好地输送给队员,另一方面,自己新的训练理念还不成熟。经过深思熟虑,张尉在2010年向上海体育局提出申请,希望能够给自己一段时间去休息、学习进修,同时也把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

此时,恰逢赞助羽超上海俱乐部的兹韦克公司办了一个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上海体育局便把张尉作为“特派员”派来支援俱乐部的发展,进行专业指导。张尉没想到,困扰他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会在这个业余俱乐部里找到答案。

创新,数字羽球

2011年初,张尉第一次和上海兹韦克公司的董事长李维伦见面了。简单交谈之后,张尉发现,自己和李维伦在羽毛球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的见解。

李维伦出生在中国,7岁时就和家人一起到了德国,并在德国长大。一次车祸,让李维伦受了很重的伤。由于治疗需要,他的手脚里都植入了钢板。伤好后,医生推荐他打羽毛球来恢复身体机能。很快,李维伦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由于自己身体的特殊性,李维伦对打羽毛球的运动量控制非常严格。运动量小了,达不到恢复效果;运动量大了,身体肯定承受不了。自己供职的兹韦克公司是德国一家以生产精密测量仪器为主的公司,这使他对羽毛球运动数字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简单来说,就是把羽毛球训练中的一些标准,用数字化方式加以考核,得出最优化、最科学的标准。

李维伦把这个想法和张尉一说,张尉马上觉得找到了共鸣。同时,困扰自己的“训练质量”标准,也找到了解答的方向。在训练中,张尉一直强调提高训练质量,可是怎样才算高?它的标准应该是什么?传统训练中,训练质量好坏的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多年的经验。但单靠人的主观感觉作为标准,则难免有局限,也不好把握。

张尉举了一个例子:“正确的正手击球动作应该是怎样的?每个人由于自身身体素质、习惯的不同,击球动作都会有差异,那谁的才是最标准的呢?如果仅凭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很难的,但如果把其中的核心因素数据化,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先测出你挥拍时的力量,再测量你击中球时的力量。挥拍力量转化成有效击球力量的比例越大,说明你的动作越合理,越标准。”

兹韦克公司强大的科技力量,让数字化羽毛球在兹韦克俱乐部里逐渐成为现实。俱乐部有一片场地专门是为俱乐部会员测量数据用的,球场上方安有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把场上每一个人的跑动情况录下来。后期处理时,电脑可以把每个人的跑动路线以箭头标示出来,显示跑动距离、时间等数据。如果双打球友互相责怪对方跑位不合理,而坐在场边的教练也不能把每一个跑位都看清楚时,这个摄像头就能把跑位很直观地展示出来。

张尉介绍说,这一系统对组合技术的练习也很有帮助。比如底线回球接上网,传统训练时也没有精确标准,只要大概到底线、大概到网前就可以。而在兹韦克俱乐部,对这一组合技术的训练方法是:在电脑上把场地分为n个区域,假设运动员应该到达的网前位置为1区,后场要到达的位置为n区,那么,只有当训练者底线回球时跑到了n区接球,发球机才会把下一个球发到1区。此时,摄像头和发球机是相连的。

这些只是兹韦克俱乐部数字化训练测试系统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各种专业测试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的设备。由于兹韦克公司和上海羽协有合作,先后已经有多批上海羽毛球队的年轻队员来这里进行了测试考核。张尉希望,这套训练测试系统能够早日成熟,早日进入专业羽毛球队,让羽毛球训练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业余,别有洞天

张尉的认真劲儿,在他来到业余俱乐部后也没有改变。最初,他花了好几周时间,到上海各羽毛球馆去了解业余羽毛球的情况。让张尉欣慰的是,上海的羽毛球开展得火热,球友们热情高涨。可他也担忧,在业余圈里,不少教练缺乏业余教学的经验,用传统的专业理论去教业余球友,可业余球友没有时间去系统进行“专业训练”。而专业训练的枯燥,又很容易让业余球友失去对羽毛球的热爱。另一方面,球友们只把羽毛球当作一个健身方式,出汗就行,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正确的打球方法,这样导又致不少人在打球过程中受伤。张尉觉得,从某种角度来说,业余球友比专业运动员更热爱羽毛球,所以,不应该让他们为了这项运动,而付出伤病的代价。

考察结束,张尉回到兹韦克俱乐部,他要推广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打羽毛球的方法,要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羽毛球内在的魅力。

俱乐部开始运行后,张尉世界冠军的身份帮了他很大的忙。有世界冠军作为自己的教练,俱乐部会员们提起了百分之二百的精神。面对全新的训练方式,面对高科技的测量仪器,球友们更是热情高涨。根据会员的具体情况,张尉也会为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在俱乐部,张尉的形象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专业队教练。他不把自己放在教练的位置上,而是作为朋友去和会员们交流。在指出球友的问题时,他会更加和颜悦色。因为他觉得,业余球友不喜欢干巴巴的指导、说教,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探讨性的教学,能够让自己在不断讨论中进步。

张尉在业余俱乐部“混”只是暂时的,他从这里获得经验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为专业队服务。在业余圈里,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观察。业余球友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在羽毛球上,这让他更加愿意去帮助他们达到自己可以达到的高度。和专业队不同,业余球友更愿意提问,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同的职业背景,让他们从更多的角度去看羽毛球,这也给了张尉很大的启示。

有一天俱乐部活动时,一位会员说:“张教练,我觉得球网以上的空间也可以研究怎么利用,比如过网高度会对回球有什么影响。”这句话让张尉颇感意外,因为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张尉说:“这些想法不一定成熟,不一定有用,但多听他们的意见,会让我的思维更广,对羽毛球理解更深。”

和业余球友相处还不到一年,张尉发现自己变了,尤其是在教学训练的时候。张尉说:“刚当教练时,我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不愿放下自己,总想着把队员们硬拉到和我一样的高度,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行的。通过和业余球友交流,我明白了,教练要放下身段,去到队员的下面,把他们推上来,和他们一起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看到许多过去没有看到的东西。我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腾讯体育频道用户专享,耐克阿迪5-8折>>

一起微信奥运 大奖等你拿!>>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ayw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