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体操 > 正文

张尚武现象非个例 运动员保障对比日美差距大

2012年03月09日03:07华商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称,就整体而言,中国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运动员,让国外运动员羡慕不已。的确,任何一个社会阶层,都有幸福的人,也有不幸福的人。中国运动员中幸福的人比比皆是,比如邓亚萍、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田亮等,但这些幸福的人是不是能代表中国运动员的整体呢?

案例

张尚武(微博)现象非个例

数据:近一半运动员无编制,45%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安置

一个人的幸福应该是贯穿一生的,可持续性的,杨树安副局长认为中国运动员从小到大,都是国家管着,吃穿不愁。退役后,还有专门的机构为他们进行再就业的培训。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7月,全国累计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4343人,2010年又新增退役人数2193名,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及时安置。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全国冠军,还是亚洲冠军,都免不了“退役即失业”的残酷现实。2010年,全国在训运动员33294名,正式在编的仅17444名,而以试训、集训等名义在训的队员达15850人。这些没编制的运动员退役后境况更糟,就算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一些退役保障办法,他们也享受不到。张尚武、邹春兰就来自这么多没有保障的退役选手中,怎么能说张尚武现象是特例。

不妨再看几个例子。

樊迪,中国女子体操第二个世界冠军,也是上世纪80年代晚期中国女子体操最优秀的队员之一。而今生活落魄,她的恩师、国家体操总教练黄玉斌(微博)还时常资助她。

徐翠娟,6次获得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目前在深圳某高尔夫球场打工,每月工资除去房租,剩下的勉强够生活。

艾冬梅,马拉松冠军,2003年退役。因双脚因训练而导致残疾,迫于生计,她公开表示愿将自己所有奖牌出售。

才力,昔日亚洲第一力士。1985年9月在全国首届青运会举重比赛中,他获得110公斤以上级冠军;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才力摘取了亚运冠军,打破亚洲纪录……才力一生共获得全国冠军40多个,亚洲冠军20多个。2003年5月31日,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年受困于贫穷、不良的生活习惯、超过160公斤体重的他因病去世。

……如此种种,俯拾皆是。

对比

中国运动员只是“幸福一时”

制度:日本退役运动员享受高额养老保险,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美国: 美国拥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离开赛场之后,会自然地转换身份,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之中。 进入职业圈的运动员有较为可观的年薪,可以保证他们退役后很长一段时间衣食无忧。那些大牌明星,由于社会认知度高,一旦离开了运动场,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社会角色。业余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多数人有自己的职业或专长。另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保证了所有受教育者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知识基础。即使是那些退役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业余运动员,也可以在相对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解决最基本的衣食问题。

日本:在日本,退役选手以自主择业为主。由于日本的职业体制不如欧美才刚刚完备,除棒球、足球、高尔夫球等少数项目外,职业运动员的比例并不高,多数人必须完成学校的教育课程,这也使得他们在放弃体育事业后仍拥有一技之长,并得以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在60岁之后,他们还可以享受高额的养老金保险,维持生活基本无虞。

中国:由于国情的原因,我国对运动员的投入是巨大的,尤其在奥运战略下,我们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计成本的投入,甚至可以吃到没有添加剂的特供的安全食品。杨树安局长所说的最幸福恐怕就是指这一块。但这一块说到底只是暂短的幸福,运动员毕竟都是吃青春饭的,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如何与幸福长相伴,中国运动员就整体而言比不过外国选手。因为我国竞技体育以金牌战略为主,忽视运动员其他能力的培养,中国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缺乏退役后生存的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后生存能力低于很多行业。

现象

中国运动员怎样幸福?拿金牌!

结论:幸福的运动员才是特例

当然,从当运动员到退役后的出路,中国运动员也有幸福的,只不过,这些幸福的人是杨树安局长所说的整体还是个例呢?让我们看看中国运动员的幸福之路。

首先 ,你必须是奥运金牌得主,或者相当于奥运金牌的选手。自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赛场后,中国选手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上共获得163枚金牌,获得奥运金牌的选手也不过数百人。奥运会上拿了金牌,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界都会重奖,并给与各种荣誉,未来的工作安置基本有了着落。其次,说拿了金牌就一定能顺着幸福的大路走下去,你还要听组织的话,如果个性太张扬,退役后的前途也不好说,比如冬奥会冠军短道速滑选手王濛(微博 博客),因与领队纠纷,至今被排除在国家队外。有了金牌,再加上听组织的话,才会有退役后的出路,但这样的出路其实很狭窄,一般是“体而优则仕”,比如曾担任国家体委主任的庄则栋,湖南体育局副局长熊倪、走上从政之路的邓亚萍等。应该承认,鉴于中国体育界的“举国体制”和从全国到地方的 “金牌战略”,一旦在奥运赛场夺金,运动员往往被当做一种国家荣誉或者地方杰出人物被妥善安置,退役后择业的路不是太困难。还有退役后嫁入豪门的郭晶晶等女选手,但在千千万万的运动员中,这些幸福的运动员毕竟是凤毛麟角。 本报记者 梁军

王立彬:运动员幸福是全社会责任

我省篮坛宿将王立彬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赴日打球四年,对于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发表的中国运动员最幸福的说法,结合亲身经历谈了自己的看法。

“运动员时期,中国选手竞训保障体制的确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去日本打球后,没人管你,什么都是自己操心,杨局长这一点说的没错。”王立彬还谈到,由于体育制度不同,国外选手出路可能更广一些,其中一点国外是全社会在帮助运动员。“我们是国家大包大揽,但社会对体育的关注不如欧、美、日、韩等国。在日本、韩国,许多知名球员在学生时期就成为大公司的员工,以前日本男篮有个高中锋冈山,他刚上大学就成为东京住友公司的销售业务代表了。尤其是女选手,在中学时候就被大公司‘预定’为公司员工。有的公司还为知名球员举行隆重的入职仪式。”王立彬认为,日、韩等国的大公司倾力帮助运动员,为他们提前安排退役后的生活,其实体现企业为国家所尽的社会责任。从某种角度看,像日韩这样全社会都来关注运动员的成长,也算是一种举国制。

本报记者 梁军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ayw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