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蔡赟傅海峰的成长故事(11):云龙风虎行天下

2011年12月01日18:41《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谨以此文献给“风云组合”的粉丝,献给热爱羽毛球的人们。

——《羽毛球》编辑部

云龙风虎行天下

——蔡赟(微博)傅海峰的成长故事(十一)

文/刘紫园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周易·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第五章 缘聚国家队

搭上国羽末班车

做回主力,重获新生

傅海峰(微博)浑浑噩噩做陪练的日子直到2001年全运会结束后才有了转机。

当时,包括余锦豪在内的一批广东籍老将陆续退役,加之1980-1983年龄段人才断档,省队因此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于是,傅海峰和队友们 “赶鸭子上架”似地次第接班。为了备战翌年进行的全国锦标赛,傅海峰从名不见经传的小陪练变身为广东队的团体主力成员。2002年初,原本单双打一肩挑的他因为队里急需双打队员,就此弃单从双。不曾想,这个看似平常的改变却造就了叱咤羽坛的一代双打天王。

与现今有所不同的是,当年国家队一队主力必须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冠军奖牌也因此显得含金量颇高。那时候的傅海峰觉得成为全国冠军就已经是极不易、极神圣的事了,至于世界冠军的王座,他甚至连觊觎的勇气都没有。

2002年6月,来自全国的羽毛球高手汇聚福州,争夺锦标。傅海峰和搭档朱利华在那次比赛中爆发潜能,大放异彩,如有神助般将诸多国家队名将斩落马下:从已然在国际赛场占据一席的张军(微博),到同期出类拔萃的 郑波、桑洋(微博),全都沦为傅海峰的手下败将。仿佛杀红眼的他越战越勇,收获了团体金牌和单项银牌的傲人成绩。更重要的是,傅海峰在赛场上重拾自信,也排遣出憋在胸中的一团闷气。好状态和好成绩让许多人对他刮目相看,大家纷纷开始议论:“广东队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这小伙子叫什么啊?以前怎么没注意过?”而相对了解他的郑波、桑洋等球员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傅海峰的杀球怎么突然变得那么快、那么重了?”回想起当年的神勇,傅海峰觉得:可能是自己当时好不容易有机会入选主力阵容,尽力打好自然成了义不容辞的事。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明确了训练目标,肯定不会再像当陪练时那样混日子。

其实,傅海峰赛前并不知道,打好那次全国锦标赛就有机会进入国家队,更不清楚传奇教练 汤仙虎正在为组建新的男双队伍物色人才。单项赛开始后的第一天,他被时任国家队男双主教练的陆亨文叫上看台询问一些个人信息。在傅海峰回答完自己的身高、体重等相关问题后,陆指导面无表情地说:“好了,你可以回去了。”然而,傅海峰却从这位“高不可攀”的国字号教练员的举动中捕捉到一丝讯息。他兴奋地抓住朱利华:“你说,陆导问这些,是不是想让我去国家队啊?”很快,他的猜测得到了初步印证——全国锦标赛结束后没多久,他和朱利华便双双接到通知,再度奔赴福州,参加全国男双集训队。这消息令傅海峰精神振奋。虽然这并不代表他入选国家队板上钉钉,但集训队伍里包含了刘永、张军等名将,和他们在一起训练,铁定能长进不少。

恩师与小纸条

蔡赟这个名字对于傅海峰而言不算陌生,也谈不上熟悉。两人初次见面是在2000年的一次全国比赛上。那时,蔡赟还主攻单打。由于他们不在一个年龄组,这场相识正如两条伸向远方的平行线,没有交汇。转眼来到2002年,同样改练双打的蔡赟也参加了全国男双集训。但两人自始至终并没有配合过,甚至连话都很少说。真正把他们捏合到一起的,是慧眼识珠的老帅汤仙虎。

每每提起汤导,傅海峰总是满怀敬意。起初,他对汤仙虎的认知仅限于“做运动员很出色,当教练很优秀。不过他对单打的了解应该胜过双打。”随着不断接触,傅海峰发现这位老人仍在努力地学习和摸索。至今,汤导的谆谆教导仍犹在耳边:“男双一定要雄起,一定要有信心。”这坚定了傅海峰成就一番作为的信念。而在汤仙虎眼中,这位后场进攻极具杀伤力的广东小伙儿很有特点,是个可塑之才。集训期间,他总会主动给傅海峰指导技战术;询问他对双打的体会;甚至还征求傅海峰的意见,问他渴望跟什么样的选手成为搭档……

集训结束前夕,汤仙虎让每位队员在纸条上写下三个心仪的配手名字。当然,所有人都希望能和刘永、张蔚这样的“大牌”队员搭档,可这并不现实。从默契的角度出发,傅海峰第一个写了广东队的伙伴朱利华;第二个则写了集训期间一直配合的姜来;第三人选,他想到了网前速度快而灵活的蔡赟。“如果他能帮我创造进攻机会应该挺好的。”思索再三,傅海峰在纸上写下了蔡赟的名字。后来,他才从搭档口中得知,原来他也选中了自己。不过,当时傅海峰满脑子都是怎样留在国家队。因为这是其他一切的基础条件。

蔡赟与傅海峰的心有灵犀让汤仙虎开心不已——他正有意将两人配在一处。不过,汤帅并没有立即动手改组,而是慢慢寻找合适的机会。

3、二度做陪练

刚刚进入男双集训队时,傅海峰感觉有些吃力,尤其是面对国家一队的大队员,他总也跟不上节奏。傅海峰清晰地记得,有次自己和张军一同训练,他在网前封网,结果张军抽过来的球特别硬,根本挡不住。没练几下,就感觉像是被张军从下手打成上手,反过来封网了,很难受。彼时彼刻,傅海峰只能痛恨自己的基本功没有人家扎实,无法与大队员的训练质量相比,唯有终日“磨着、耗着、顶着”。可他的心里并不服气。他寻思着:“之前的比赛我打得不错,其他选手对我的评价和回馈也很好。人家肯定觉得,既然能打好比赛,一定是有点水平的。为了面子,也绝不能说自己不行。再跟不上也要硬着头皮顶下去。”其实在当时,除了和几位大队员差距较大,傅海峰的实力在全队中且算中上等。

由于国羽大军全力备战2002年年底釜山亚运会的需要,9月时,队里提出从男双集训队中调几个水平较好的球员上一队做陪练。傅海峰被幸运地选中了,从而得到梦寐以求的赴北京训练的机会。尽管同样是做陪练,但此次远比一年前为广东女双服务有意义得多。于是,带着简单的行囊,傅海峰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此刻,他仍不知道自己究竟算不算正式进入国家队,他只想着:先到北京再说!一方面陪好大队员,保证他们完成亚运会任务;另一方面,终于可以看看国家队训练的地方什么样子,那可是他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净土。不过,当他见识了国家队大本营的真容后,却有难以言表的失望——当年国羽大军的训练场地很小,而且全是木地板。跟广东省队在二沙岛训练的大体育馆比起来,可谓条件简陋了。“国羽这么强大的队伍,怎么会在这么差的地方训练!”傅海峰为此倍感讶异。转念再想:自己又不是来享受的。别人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好成绩,我也一定能。

事实上,傅海峰的国家队陪练生涯并不是在因陋就简的大本营完成的。赴北京报到后没多久,他就随队伍一起入驻丰台体育馆,在大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梦想和辉煌也由此悄然展开了。

(未完待续)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inghuin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