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特殊的学生” 上学第一天连美联社都报道了这位前火箭队中锋重返校园的新闻
热身公益、慈善的姚明可以让成百上千的贫困儿童一圆读书梦,而当他自己变身普通大学生时,却发现——上学有点难。
11月7日,是姚明上学的第一天。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新生在走进课堂的时候,被媒体和学生集体围观。同学们纷纷掏出手机,向最特别的同学“致敬”。即便姚明万般低调,依然摆脱不了公众的视线。
诸如姚明这些退役后钻进象牙塔镀金的体育明星不少,但没人能有姚明这般呼风唤雨,从中可见,小巨人虽然淡出体坛,但影响力依旧强大持久。美联社在姚明上学第一天也报道了这位前火箭队中锋重返校园的新闻,并在文中不厌其烦地回顾他的职业经历与商业价值。
姚明的校园生活比起当年的球场新闻,似乎更让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于是,媒体也在掘地三尺地深挖姚明求学的细节。比如:姚明选择的是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本科专业,采用单独授课与统一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一共要修满150个学分。姚明第一天上了6节课,分别是数学、英语和中国现代史。姚明的第一堂课在手机、相机和摄象机的注视下完成的,他被彻底放大了。
被围观,姚明早能预料。他甚至在傍晚放学后进行了一场媒体见面会,以满足公众知情权。但是,这次之后,姚明不希望上学再受到过多打扰。有记者问姚明:“想对上海交大的同学们说些什么?”姚明答:“大家互相帮助,维持好课堂秩序。多多关照。”言下之意,他想安静地上课,他希望钻进象牙塔,而不是冲进篮球场。交大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不是姚明想要的,大概也不是交大想要的。
围观姚明的动机有很多种,最单纯的就是粉丝心态,追星。但其间,主要是媒体,还有一种拷问体育运动员能否读好书的心态。这种心态,完全建立在“特权”意识上。众所周知,姚明能上交大这样的国内一流学府,并没有通过正规的高考。他能上大学,是因为他有名、有贡献、甚至“有关系”。交大为了他上课,还特意定制了专门的椅子,一般人是很难有这样的“破例”。另外,大凡体育运动员退役读书,总要让人联想,是否能跟上学业,生怕他读不好书。譬如,就有记者抛给他一个英语四、六级的问题。
诸如以上种种,大概有“过度着想”的偏颇之嫌,这可能也是姚明上学有点难的原因。从手机围观到“不怀好意”或者“太怀好意”的发问,可以看出,大众与传媒都还没有学会“平视姚明”。要么还是用追星的思路看姚明,要么就是用质疑的眼光看姚明。
其实,一个公民通过高等教育来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完全无可厚非,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也是值得赞扬的。姚明赞助别人读书,社会可以接受,而他自己读书,就会引来种种猜测,这本身就心态不正。
以姚明的财富,他想不想读书,在哪里读书,都是自己一句话。别说交大,他去剑桥,对方也不会拒绝。万科董事长王石,说游学美国就游学美国,说读哈佛就读哈佛。对有社会地位且有经济实力的有产阶级,他们选择读书的自由,远比我们大得多。读一个交大,我们犯不着别有用心猜测他的目的。
姚明是真想读书,否则他可以一步到位搞个硕士博士学位,他要从本科学起。姚明过不了英语四、六级?以他流利的英语,过掉四六级的大学生,估计也说不过他。他倘若过不了四六级,那不是英语的问题,是中国人英语考试制度的问题。以姚明的智商、情商,我们何必为他操这份心?
姚明是商人,他未来也是从商。但他要学点真本事,看老师单独教授代数,那种方程式的拆借估计比NBA(微博)上的挡差难得多,但是姚明还是很努力地学。
我们看多了所谓MBA这种时髦的课程。许多商人、富豪,包括很多官员,都去读那种工商管理课程。按说,姚明读读这个,也不错,但他没有。其实,MBA在中国的境遇,就是“官商勾结”、“合谋未来”、“建立关系”最好的平台。姚明不去,他不愿走这一步,玩这类“速成”。从这点,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怀疑他读书的动机?
最后,可以对比姚明、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读书的异同。都是运动员,但前者依然脱离体制,而后者还在举国体制的庇护下。姚明是在为身份转变以及未来的人生做铺垫,而刘翔则和过去那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一样,享受的是另一种“福利。”
祝福姚明吧!给姚同学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吧!他的选择和未来远比我们富余,我们何必为他“纠结”。就当他是我们班最高的那个同学,上课坐在最后一排。上课都看黑板、看老师,下课再和大个子一起打篮球吧。
(闫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