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拷问足球伪职业化 > 正文

透析申花窘境背后 折射中国足球伪职业化现状

2011年09月06日18:03腾讯体育[微博]郑贤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98年,商界大佬王健赌气退出中国足坛时,给中国足球下了一个刺目的定义:伪职业。“搞足球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职业’二字。职业足球唯一的标准是,俱乐部是否能够养活自己,是否能够生存一百年。”

13年后,王健林携带五亿人民币卷土重来,但中国足球距离职业化要求仍不达标。俱乐部如果不依靠托市外力,很难养活自己,而上老字号球队花欠薪、移师、甚至转手的传闻,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之路磕磕绊绊,尽显狼狈。

管理层坚决“不作为”

上海申花足球队创始于1993年。1994年,上海申花出战职业联赛,至今已有18个年头。在这些白驹过隙的日子里,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山东鲁能(微博)和大连实德(微博)从未降级,而这四队中,只有上海申花的冠名权从未更迭——即使是赞助商从未发生过变更的北京国安,也曾被冠以北京现代汽车。中国足坛,唯有上海申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但今年的申花一直不顺,近9战1平8负,位列联赛倒数第六,难道说史上从未降级的球队要减少至三支了么?

其实,申花危机的爆发并非从今年开始。这些年,申花负面新闻不断,而欠薪则是最为败坏球队声誉的内部丑闻。孙吉甚至跟俱乐部闹上法庭。媒体剖析此案时一度感慨:“企业歪招对付员工,只为转移自身工资支付义务,变相达到赖薪、欠薪、扣薪目的的行为浮出了水面。”

不仅孙吉,杜威,郜林,孙祥甚至外援小赫莱布都对申花的欠债不还表达过愤慨。自称“被欠百万”的郜林甚至扬言,“不让他坑害更队员。”有消息称,欠薪和申花投资人资产大幅缩水有关,而又有媒体爆料:申花投资人欠薪早有传统。

那么,既然欠薪早有征兆,中国足协为何迟迟不予回应,做出保护弱势一方,迫使俱乐部归还欠款停止侵害的行为呢?

其实,自中国足球所谓“职业化”以来,欠薪事件就屡禁不止,但中国足协的“不作为”让球员们的权益一直受损,叫苦不迭。去年,国务院足球调研组就认定:大部分国内球员收入和外界传说严重不符,一些球员因为无法获得劳动收入从而铤而走险,参与假球和赌球等损害足球运动的行为。

此前,足协试图依靠中超俱乐部准入制度来根除欠薪行为,即“各俱乐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球员工资,情节严重者将会被勒令降级。”但由于执行并不严格,心窝子太软,导致落实效果很不理想。“阴阳合同”依旧存在,俱乐部依旧在利用霸王条款控制刁难球员。像南京有有,曾经拖欠球员18个月工资,依然可以在每个赛季前通过足协年检。

值得回味的是,根据准入制规定,每支参赛队赛季初都需要向足协上缴一笔保证(中甲每支球队是100万元),但足协从未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球员薪金。而欧洲的联赛一旦有球队拖欠工资,足协联赛部都动用这笔保证金先期垫付工资。这是中国足球伪职业化的一大罪证。

相关专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中超
订阅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