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来了一支俄罗斯少年球队,以小打大,切了北京两支小学球队了。第一支净输15个,第二支贵为北京小学足球冠军,仍输了3比7。据在场的记者回忆,输了球后我们的小学生球队气场很像国足,又怯又紧张又发挥不良什么的;而南京的校长说“不如我们来”,更像是亚冠输惨了之后其他俱乐部在发言。
但我们的确没有必要为中国足球操心,值得担心的是体能和智力。输了15个的学校校长说,体育课已沦为鸡肋,这肯定不是一面之辞。暑期在体育场我见到一位老友,警告自己6岁的孩子不要奔跑,免得在塑胶场地上“摔伤”了;尔后又阻止孩子取矿泉水喝,亲切地告诉他“爸爸带了温开水”。每个普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这种毛骨悚然的呵护上,中国体育课的危机一览无余。
什么叫体育课,词典上说: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此说法破绽百出。体育课的主要责任是让学生保持必要的体能和团队精神,比如让女生多做几个仰卧起坐,就是让未来能有必要的肌肉帮助分娩,而不是让他们练出志尹南那样的腹肌。提高竞技水平之语,更是言不及义,除非你要准备建立一个斯巴达式的城邦,才会一直要求所有的小孩标枪甩得更远。
当年纳粹德国走进了一个极端,“未来的德国青年必须身材苗条,像猎狗一样迅疾,像皮革一样柔韧,像克虏伯工厂里的钢铁一样坚硬。”这些比喻没有一个和智力有关。我们也有追求全部都是体育的教育,比如从小就练体操、跳水等奥运战略项目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在真正的小学之外。然而,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普通人的体育。女足中学生举行一个世界杯,教育部虽然在学术上被刘道玉等人一阵抢白,体育教育上又被日韩占先(中日韩夏令营成绩作证),但他们还是知道用国少去夺取世界杯的。你让他走进普通人的体育世界,但他给你介绍一个葫芦娃的世界。世界在算国家体育的平均分,他给出几个最高分。小孩一转眼就长大了,现在城市之光之类的群众体育较量,只考验队员的平衡、力量等基本素质的游戏,中国代表也只能重在参与。
多年前有句话针对普通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意思是革命是场大牌局,你得有筹码。这句话之下又有很多具体指导,比如“到大江大河里去”。1970年代好多广州人都在珠江里奋力地操练,其中不少是为了能凫到香港去。如果成功,革命的本钱就产生利润了。改革开放不久,大家对体育是不太理解的。中国人刚刚度过了一个票证年代,成年人上班骑自行车,8小时工作,下班又骑车;孩子上房揭瓦上树偷桃,看不到一个胖子……而当时的杂志上时常小资地介绍如何健身、减肥,这不是存心在玩大家又是什么?
这几天某位北大毕业的公务员痛殴老父,一边打一边还给自己配音,骂母亲是猪;前不久一位上海留日学生,回来要不到钱,急得在机场捅了自己的妈妈;清华的刘海洋,抛出去的硫酸烧伤了5头狗熊……学校的体育课搞得不好,慢慢就发展成了文明其体魄,野蛮其精神。 (吴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