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中国田径还需发力 > 正文

竞报:田径发展教练是关键 五大问题需解决

2011年09月05日17:11竞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94年,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身高1米62,11岁。从尘封于上海的旧档案中,记者找到了他的首个体育成绩记录:跳高1米40,跳远4米56。

彼时,刘翔的“训练单位”是普陀区管弄小学的“校外班”,也就是课余兴趣小组。按照中国体育的培养体制划分,刘翔也算进入了四线队。在那里,每天力气用不完的刘翔为自己的个人荣誉榜写进了第一笔:跳高“少儿苗苗奖”以及全国“雏鹰起飞”小学生体育活动跳高项目“小能手”称号。

1996年,13岁的刘翔进入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简称二少体),成为二线队中的一员。在当年10月的一场全市比赛中,刘翔骨龄1.0,报名主项为100米,成绩12秒4;副项跳远,成绩5米54。其他素质方面,刘翔立定跳远2米43,铅球后抛11米80,800米2分47秒90,60米跑8秒1。

年轻总意味着无限可能。事实上,如果后来没有接触跨栏项目,刘翔有可能成为一名百米运动员,一名跳远运动员,一名跳高运动员,甚至一名铅球员动员或者十项全能运动员。当然,也有他什么都不练的可能,11年后的今天,你有可能在上海喝到他每天早上送到家门口的牛奶,有可能伸手拦下他驾驶的出租车。

把无限可能变为仅仅一种可能的人,就是教练。

好,我收你,但你过来不练跑步了,练跨栏。”上海田径队二队的教练方水泉十几年前给刘翔的这句话,改变了一个小男孩的人生坐标。目前可以查到的刘翔最早的110米栏比赛成绩,是中栏(又称“少年栏”,高91.4厘米)的15秒7,第一个高栏(又称“成人栏”,高106.7厘米)比赛成绩为14秒19。1999年3月,刘翔被培养出两届全运会冠军的一线队教练孙海平(微博)相中。最终,有了被人们熟知的12秒91和12秒88。

从选材到选项,再到日后的训练计划、比赛计划、伤病防治,教练员的每一个细微抉择,对手下的运动员而言都不啻生杀予夺。长达十余年甚至更久的运动员培养过程分外复杂,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切断整个命脉。刘翔在运动生涯中已经和教练共同走过数不清的十字路口,如果在一个地方拐错弯,他都恐怕不是现在的刘翔。

上述博士论文的作者,北京体育大学2006届博士生柴国荣说:“把刘翔交给不同的国内教练员带,他的成绩也能提高,但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2003年,田管中心总结指出了中国田径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8大问题,半数以上与教练员水平紧密相关。4年之间,刘翔的成绩不断提高,但田径教练们的水平基本停滞不前。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问号是:培养运动员的人,究竟该如何培养呢?

教练培训体系

20年的时间,培训体系千疮百孔

1987年以来,中国田径项目逐步建立了一整套针对教练员的培训制度和管理体系。1988年至2005年,近800名教练员在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接受了高级教练员培训。但这个培训班在培训教材、师资队伍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问题一:授课内容多处重复

以2005年的高级教练员培训课程为例,《运动员的选材》、《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的训练及参赛能力培养》三门课程,均有两名讲师在不同时间重复教授。

另外,《跳远的科研方法》与《三级跳远的科研方法》被安排为两门课程,二者间究竟能有多大区别,值得如此细分?

与以往相比,2005年的培训内容突然取消了《计算机应用》。事实上,在听课的学员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教练员不会使用电脑。

问题二:老师不如学生内行

除了课程设置外,学员对讲师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有71.7%的教练认为讲师对理论应用的认识不够,47.8%的教练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最需要的知识。目前培训班的授课内容过于浅显,只有个别经验不多的基层教练感觉有所收获。一名曾经带队成绩很好,如今已经隐退多年的讲师私下向柴国荣透露:“以前讲课我很有信心,但现在往讲台上一站,自己都心虚,我都不知道外面是怎么练的。”

对于培训班讲师的遴选,目前也没有制定严格的标准。

问题三:教练考核制度缺失

中国田径,尤其是男子项目,想在世界大型比赛中出成绩,难度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员们的工作动力。很多教练员参加培训班,只是因为这是评高级职称的必经之路。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办的培训班上,连“晚上不得外出喝酒”的条款都明确写在了学员须知中,由此可见教练员们的进修态度。

此外,从1988年以来,各届高级教练员培训班的合格率均为100%。只要上课全勤,交了作业,通过就没有问题。不引入考核制度,一方面容易滋生教练员们的惰性,另一方面也很难让讲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问题四:尚无终身教育计划

一次短期培训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永久解决教练员在执教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基本上,国内多数田径教练员,一生只有这一次高级培训安排。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尚未出台有关教练员终身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在接受调查的49名教练员中,仍有14.3%的人否认终身教育和培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问题五:网络资源内容匮乏

从教练员专业能力提高的角度看,仅仅在网络上浏览体育新闻还不足以满足其需要。

中国田径协会网站是目前国内最大、最权威的田径专业网站,但其中涉及与教练员最相关的专业知识的部分,还远不够系统,距离网络技术可以提供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相去甚远。

而在国际田联网官方网站和其他国际专业田径网站中,各类田径训练信息比国内全面得多,但这些教练员格外渴望获取的内容,又因国内受众的外语水平有限而无法阅读。

教练现状:普遍处于低水平

2005年夏,国内4名国家级田径教练员和45名高级田径教练员向北京体育大学2006届博士生柴国荣交回49份有效问卷。其内容包括: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如何?能否将其很好地运用到训练中?业余时间用于学习的时间多长?是否经常参加学术活动?是否熟练使用计算机上网?外语水平如何等。

问卷统计结果令人咋舌。在足以代表中国现役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49人中,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61.2%,其中9人还是在35岁以后读的本科。自认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很好的教练员只有2%,自认科研能力好的教练员占22.5%。经常参加学术活动的教练占30.6%,接近两成的人没有发表过论文。认为科研人员对教练员帮助不大或者没有帮助的占42.9%,一成教练认为外语没用,而自认较好掌握一门外语的不到两成。8.1%的教练不会使用计算机,24.5%的人使用不熟练。

在业余时间很少进行业务学习的教练员占28.6%,其中半数以上认为没得可学,14.3%的人认为学不懂,剩余的28.6%则干脆不想学。一成教练员承认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队员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两成教练感觉自己的解决办法不多。8.2%的教练认为聘请国内外优秀教练员进行讲座或共同交流不重要。经常上网的教练只占38.8%,其中绝大多数只看体育新闻,三成以上的教练从不或者很少上网,其中60%的人是因为使用网络有困难。最后,有4%的人不愿意接受终身教育和培训。

在这49名教练员中,并不包括刘翔教练孙海平。若将以上数据作为判断依据,当49名教练同时遇上刘翔这样的天才型运动员时,创造出“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大满贯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您对中国田径队世锦赛表现满意吗?
0
满意
0
不满意

相关专题:

中国田径别盲目乐观
订阅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