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篮球_CBA > 评论 > 正文

东南快报: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2011年08月28日11:56东南快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全运会年龄段球员被抛弃

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全运会成绩,不少省市重视95、96年龄段的青年队,但却忽略了其他年龄段球员。这又是畸形的政治功利篮球结构,不是为了CBA,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全运会政绩指标。

以辽宁队为例,他们请了名帅吴庆龙担任主教练,网罗了周琦等一大批“95后”好苗子。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磨合,辽宁三队现在就已显现出比同年龄段对手技高一筹的趋势,全运战略助推下虽做强了辽宁的第三梯队。但是以1991-1994年龄段为主的当下这批二队队员却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他们二队的主帅董书岁曾这样说:“我和一队、三队的教练从没有走动过,他们不来我这里看,我也没去过他们那。现在我这支队伍,谁能进一队我说了根本不算,从三队我也调不上人来。目前这帮二队队员,基本已经是被抛弃的一代。”

学校体育很难输送职业人才

在李元伟时代,CBA在品牌价值、影响力上得到了认可,不过在后备人才培养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

但是由于CBA影响力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真正解决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问题,必须依靠社会化途径。为此,必须着力营造集体球类项目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青少年的参与,参与人数多了,优秀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近几年,篮球的CUBA、大超、初高中联赛、青少年三对三,各种形式的训练营,形成了很好的人才培养输送链条。”李元伟曾这样说。

但是,李元伟的继任者信兰成更相信举国体制的作用,因此他将重点放在了抓国青队和国少队上面。组建2016国奥队就是举国体制思路的最明显体现。

可成功的青训不是抓十几个人组建一支国青队便完事,它应当是由各地的青少年专业、业余队伍,形成一个人才的金字塔。“以后人才培养的出路,肯定是学校体育。”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篮球人才培养未来的方向。

通过学校体育选拔人才,是国际上职业体育人才培养的普遍做法,也是李元伟所期待的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分立,让学校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方式,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这也直接导致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陷入一个怪圈:家长不希望孩子搞专业体育,搞专业体育的青少年运动员又缺少文化知识,缺少文化知识又令他们无法顺畅地融入社会,学校体育因训练质量尚无法和专业队相比,暂时还无法全面承担起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重任。

学校体育和职业体育分离,也是中国青少年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怪现象。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lvinyua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