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戴春光:校园体育植根校园 该到修正的时候

2011年08月25日07:37羊城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没有必要怀疑参加大运会的中国选手资格问题,他们都有学生证。即使郭晶晶参加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郭姐姐2002年就在人民大学就读了,应该还没毕业呢。来了那么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中国代表团就是奔着金牌和奖牌第一去的。

于理,没啥毛病;于情,总觉得如鲠在喉。

获得金牌的女足队长毕妍(微博)让人顿开茅塞:国外球队都是从大学足球走向专业队,我们的体制只不过造就了我们更早一些步入专业队。明白了,国外的体教结合是体内循环,而我国的体教结合是体外循环。我们是先进行专业训练,直至获得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后,才到大学去补课。人家是从大学进入专业训练,然后转为职业选手,不会再敲大运会的门了。中国的大运选手功成名就后再叩大运之门,所以中国拿第一,“理”所应当。

校园体育应该植根校园,但我们的大运选手都在墙外训练比赛,只是在闲暇期到校园听听课,更有甚者是大学派老师到运动队进行短期的上课辅导。所以较真的话,他们的身份是专业运动员或者是职业运动员。这种体外循环的体教结合,对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体育发展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毕妍认为,足球应该从校园抓起,但要做到这点很难,特别是女子足球,要在校园足球中发现人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体育一直“从娃娃抓起”,有天赋的孩子从小就被选入体校,像跳水、体操等技巧类项目,孩子没毕业已经拿全国冠军了,高中还没上都拿到了奥运冠军了。在校的学生都是一门心思考大学,有点闲暇时间就补课。在中国大运选手中还有这样一批:他们是为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招来的体育特长生,大多是从专业运动队淘汰或分配来的。严格来说,他们也是体外循环的“产品”。

大运颁奖不奏国歌,这种去锦标的主旨是世界大体联倡导的精神。对照这一精神,我们的校园体育模式是不是到了该修正的时候了? ·戴春光·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