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评论 > 正文

新华社:深圳不一样大运之路 留下不一样精彩

2011年08月12日09:29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十年之前,大运会首度来到中国,那时,刚刚获得奥运会举办权的北京把大运会作为奥运会的预演;十年后,大运会再次来到中国,人们对大运会的认识已有大的转变。与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这样强调国家、地区间竞争的竞技比赛不同,大运会更注重参与、沟通和交流,与奥运会相比,大运会更像一个世界青年交流的“夏令营”,让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拓展见识,交到朋友。

“世界在变,我们也在跟着变。回归体育本身,回归大运本身,希望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大运会竞赛指挥部部长麦务强说。

理念的回归,带动的是全民体育事业的迈进。

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金牌第一、广州亚运会金牌第一后,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成为国民的迫切期待,以提升全民体质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成为国民更为关切的问题。

而在深圳这个“30出头”的年轻城市、一个拥有大量外来打工者的新兴城市,全民健身活动已成为这个城市的活力之源。第七届青工文体节、深圳市第二十届长跑竞赛等一场场活动蓬勃开展,深圳全城因大运而动。

据统计,深圳全市每年要举办1600多场次的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20多万人,体育人口比例超过40%。

而大运会使用的63个体育场馆在赛后将成为向市民开放的文体活动中心。其中很大一部分分布在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我们的设想就是要利用大运会的举办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黄伟文说。

在大运会期间,深圳还将推出相关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世界校长论坛、世界大运会青年联欢节暨中欧青年论坛、沙滩音乐会等活动将构筑起各地年轻人进行青年人生、科技文化、国情市情等方面交流沟通的“深圳舞台”。这个舞台不仅展示技巧和力量,更是青春的风景线、阳光的散播台。

回望5年办赛路,深圳传承了北京奥运与广州亚运的传统,而且发扬了深圳特有的首创精神与踏实作风,走出了一条官民协力之路,一条简约至上、创意致胜之路,一条全民参与之路。

因此,有理由期待:深圳这条“不一样”的大运之路,能留下更多“不一样的精彩”。(新华社深圳8月10日电)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