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半程里的突飞猛进
恒大的15场不败神话、16支球队总计超过4000万美金的大手笔二次引援、裁判和球员、教练间冲突不断……本赛季中超过半,大事频出、争议不断。然而,如果单纯从技战术角度而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年的中超较往年已有不小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因为有像恒大这样的超级强队横空出世,也不单单是一个千万外援所能一概而论的,对中超球队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传球、控球对比赛的重要性。
“传球”是现代足坛公认的球场“语言”,中国足球这些年来技战术水平整体下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球员不会传球——看中国球员比赛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皮球始终在“空中飞”,而不是在“地上滚”。不过,从今年的中超联赛看,这一现象开始得到改善。在已结束的上半赛季119场联赛中(深圳主场对江苏一战延期),根据领先数据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16支球队的场均传球数为363.95次,较去年每队场均345.21次提高了约19次。虽然幅度不算很大,但至少说明中超各队已经开始重新认识足球了。中超第9轮,大连主场对山东的比赛中,双方球员在90分钟比赛中传球高达956次,创造了本赛季单场传球最高纪录。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今年亚冠联赛东亚区第一阶段小组赛场均812次的传球次数,离2010-11赛季欧冠的场均1030.96次传球也并不遥远。
看看目前的中超积分榜,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传球次数越多、控球率越高的球队,在积分榜上的排名也相对靠前。目前排名前两位的广州恒大和北京国安就是很好的例子。恒大场均传球440.2次、控球率高达60.69%,两项数据均排在第一;国安场均传球414.33次,位列第二,53.81%的控球率排在第三。
说今年中超较去年有进步,还体现在每队场均突破次数上——今年15.05次的突破高于上赛季的11.86次。在国际足联《2010年南非世界杯技术报告》中,FIFA专家们曾总结过这样一句话:“In modern football,it is difficult to get in behind the opposition defence as teams are often very compact at the back with eight or nine players behind the ball. That is why teams now need outstanding individual players who can make their mark in one-on-one situations down the centre of the pitch but particularly down the wings, where they can drive as far as the opponent’s goal line to create space that often does not exist down the centre of the pitch.”也就是说,越追求整体足球的情况下,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个人能力往往决定比赛的胜负。恒大就是很好的例子,前半程比赛结束后,穆里奇以52次成为“突破王”,他高水平的表现也是恒大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前半程联赛中,场均20.1次的射门次数虽然较2010赛季的22.5次有所下降,但每9.04次射门就能有一个进球,其效率已经比上赛季每9.3次射门才能进球有所提高。
当然,每队场均363.95次传球和10-11赛季欧冠场均515.48次的传球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每队场均少151.53次)。和欧冠球队相比,控球、传球次数均最多的恒大也少了75.28次,即使和今年亚冠联赛东亚区第一阶段小组赛中每队场均406次的传球相比,中超各队也少了42次。这也解释了中超球队在最近几年的亚冠中为何无法获得小组出线。
事实上,中国国奥队在前不久的奥运会预选赛中未能闯过阿曼这一关,很大程度是输在了传球这一项上。国奥客场对阵阿曼的比赛中,传球次数为336次对566次,国奥比对手少了整整230次!抛开裁判因素,单这一项数据,就暴露了这支国奥队的巨大弱点。
从甲A到中超,国内联赛存在的最大问题还在于球员浪费时间太多,尤其是比赛进入下半时,双方队员动辄倒地、撞伤,“垃圾”时间越来越长。那么,每场中超的实际比赛时间(Total ball in play)究竟有多长,领先数据公司给出了答案。
据统计,今年中超前半程场均实际比赛时间为47分34秒!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近邻的韩国K联赛情况。截止6月底,韩国K联赛战罢15轮,根据韩国职业联盟提供的数据,场均实际比赛时间为57分32秒!也就是说,中超每场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比韩国K联赛每场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少了9分58秒!而且,在今年韩国K联赛前15轮的120场联赛中,每场比赛实际比赛时间少于50分钟以下的,只有4场比赛。而实际比赛时间超过60分钟的场次高达32场,占所有场次的26.7%,即超过1/4场次的实际比赛时间都超过60分钟。
本赛季中超联赛中,实际比赛时间最高的场次是6月26日第13轮深圳主场对河南的比赛,为58分41秒。这较韩国K联赛前半程中实际比赛时间最多的一场(6月11日第13轮尚武队对蔚山队的67分18秒)依然少了8分37秒!而最低的场次是5月22日第8轮深圳主场对南昌的比赛的38分21秒,较韩国K联赛前半程中实际比赛时间最少的一场(3月5日首轮光州队对大邱队的43分34秒)也少了5分13秒!
事实上,中超强队与强队间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也都不算高。山东对广州的比赛为52分19秒,北京对山东的比赛为43分39秒,广州对辽宁的比赛为44分51秒,国安对天津的比赛为41分30秒,天津对恒大的比赛为41分12秒。对照一下韩国K联赛中强强对话时的情况:首尔对浦项制铁为65分44秒,首尔对蔚山为63分41秒,全北对济州联为63分04秒……韩国K联赛“强强对话”中的实际比赛时间几乎每场都要多中超20分钟!这是一种怎样的差距?
记者在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前半赛季中,韩国K联赛每场比赛的上半场实际比赛时间平均为28分30秒,下半时实际比赛时间为28分52秒。也就是说,韩国各队在下半时的实际比赛时间不仅不比上半时要少,还多出22秒!可中超联赛呢?上半程结束后得出的结果是,下半时场均实际比赛时间比上半时少了6分钟左右。以5月20日第8轮山东主场对恒大的这场“国家德比”为例,双方上半场的实际比赛时间为28分38秒,而下半场仅为23分41秒,较上半时少了4分57秒!而这已经算是下半时实际比赛时间较上半时差距比较小的场次了。
再来看一下刚刚过去的2010-11赛季的欧冠。根据欧足联的数据统计,上赛季欧冠场均实际比赛时间为每场62分39秒,比中超多出整整15分05秒!而半决赛沙尔克04主场0比2负曼联的比赛中,实际比赛时间更高达74分16秒,是整个欧冠中实际比赛时间最多的一场。相比而言,决赛巴萨对曼联的比赛,61分05秒的实际比赛时间已经算较少的一场了。
中国球迷应该不会忘记,去年北京国安在亚冠联赛中对阵韩国城南一和队,在领先的情况下被城南队翻盘。城南队主教练申台龙曾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知道国安的体能只有70分钟左右,所以,赛前拟定的策略就是最后15到20分钟发力,以击败国安队!”申台龙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对中国球队的实际比赛能力和状况非常清楚,也暴露出中国球队的问题。
中超联赛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观赏性都较差,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教练、队员并不把全部精力用于比赛本身,一旦取得领先,队员们乐衷于倒地、装伤、诈伤,目的就是想尽可能拖延时间,让比赛早早进入“垃圾时间”,观赏性又从何谈起?尽管天津泰达在今年亚冠联赛中双杀韩国济州联队,结束了中超球队对韩国球会时连续11场不胜的纪录,但中超球队这些年来难以全面抗韩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无论球员还是教练都显得很不服气,可数据已说明了一切!韩国球队可以在比赛中比中超球队多踢10分钟,也就意味着进球的几率比中超球队更高,取胜的几率自然更高。
数天前,阿拉贡内斯在观看了中国国家队和中超联赛的比赛录像后,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球员的体能和速度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无谓消耗太多!”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球员在90分钟比赛中的体能分配不合理,或者说是球员的跑位不合理,更多是在瞎跑,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体能耗费,至比赛最后15分钟时,中国球员的体能完全跟不上对手的节奏。中超联赛上、下半时实际比赛时间的差异恰恰佐证了阿拉贡内斯的观点。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球界一直认定中国球员的体能有问题,推行体测、YOYO测试等,都是希望提高中国球员的体能。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让中国足球走了不少弯路。
坦率地说,要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足球需要高水平教练的指点。中国球员本身和韩国球员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可中超球队在一些低水平教练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剧了中韩之间的差异,这才使得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中难以“抗韩”。更进一步说,其实是中国球员从小训练的基础太差,缺乏战术意识的熏陶,因此,相比成年队,中国的青训更需要有高水平的外教来改变这一现象。
回到“实际比赛时间太少”的话题本身上,要有效增加比赛时间,除了队员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比赛上之外,执法中超联赛的裁判员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如何确保比赛的流畅性?这是对裁判执法的一个重要要求。执法中超的“嫩哨”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
从2009年起,韩国职业足球联盟提出了一个口号——“5 minutes more”,即让每一场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多增加5分钟。通过2年多的努力,韩国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较之2年前已经有明显提高。而对于中超联赛而言,从最关键的球员到教练、裁判,也都应该强化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