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新闻热点自然全在姚明身上,申花三连败的民间反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烈。或许,大部分球迷也正如蓝魔中一些理智者一样,对此作好了充分了思想准备:这么些人,你还能指望他们怎么样?
记得几年前,写到“上海的高度”、“上海的速度”,那个时候还试图培养第三个度——踢上了欧洲冠军联赛淘汰赛的孙祥。那个时候孙祥在海外,但是球迷都把他当作自己人,他自己也说“会终老申花”;如今,孙祥来了又走,球迷也不会为他那句话较真而责怪球员。大家都知道,“申花”已经不再是一回事情了。
不进则退,如果自己同时还在选择割肉,那么这个效应则会更加明显。申花的未来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又很想知道,别让我们等到无所谓的那一天。那,就是不把你当“申花”了。
求辟谣背后的诉求
“申花正在和郑大世签约。”
“据说是前日本国脚,参加过南非世界杯,曾在西甲、德甲效力过。具体名字还不清楚。”
“悉尼FC的卡尔到康桥了,刚刚体检好,半年合同。”
……
众说纷纭,这是申花帖吧上的景象,球迷们都在营造一个理想国。无厘头般地列举那么些名字,微博上头很流行的“求辟谣”,是一种民间智慧:说好是“传言”,希望有关部门出来辟谣,如果你不出来辟谣就等同于默认,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就是失信……球迷的这种做法,等于把申花俱乐部顶在杠头上,他们知道这些都是会被辟谣的,但多少是希望有关方说“这个是真的”。
只是申花不愿意参与这个游戏,这种姿态有点高高在上,这对于球迷而言是不公平的。就在一周多前,球迷甚至呼吁集资留下里亚,这显示了球迷对于申花的爱——仅仅是为了这两个字。但是,申花爱球迷么?
最终结果是:仅仅引进一个河南建业的前锋由元文,一个没怎么上过场的25岁“小将”,连之前最有可能成真的王云都不是。如果说以前大家还有兴趣问一下“董学升是谁”,那么现在这个结果则直接让球迷和媒体无语:“好吧,你爱谁谁。”
“申花驾到”哪里去了
这个燥热的夏天,联赛的引援窗口再次打开了。我们随便想想就能想到的是引进孔卡的恒大、是引进蒿俊闵的鲁能、是租借了毛剑卿(微博)的绿城、是更换了外援的国安……还有,老朋友李毅(微博)男和恩朗加盟的辽宁。有同行问,你们申花引进了谁?
我说,我不知道。他接着说,对了,应该是你们联城,不是申花。这是外地新闻界对于如今这支上海中超球队的大致想法,他们尊重“申花”两个字,因为觉得现在的球队够不上这两个字,所以还是叫他们“联城”。
曾几何时,“申花驾到”对于客场球迷而言是“羡慕嫉妒”,甚至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些球员,而没有恨,是爱。国字号加上国奥,至少那么一些名字是耳熟能详的,而张玉宁这样的偶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给“申花”两个字加分。追星,前提是有星可追,加上俱乐部上下的配合态度,让申花的品牌效应达到了巅峰;如今的状况有些奇怪:无星,还以“和国际接轨”的名义拒绝媒体近距离接触,这样品牌价值的坠落,让外地媒体都舍不得再称“上海申花”,而是“联城”取而代之。
客观而言,拿现在的阵容和2006赛季的联城做个比较,的确差不多。
高调背后的重新定位
球迷高唱“申花是我们不变的信仰”,不知可爱的球迷可否想过,他们信仰的对象有没有悄悄地在改变。有些球迷说,他们其实想到过,但是不敢细想,不愿意承认。无论主观上承认与否,至少客观上外地球迷已经管这支球队叫“联城”。联城是什么定位?是“上海二队”,这个地位比不上2001年开始发迹的上海中远,后者应该相当于德比中的“在野”地位,是强势的挑战者。
当大家都在招兵买马的时候,上海申花从以往的输入模式一下子转变为输出式,如今无人可输出,于是再次输入。现在的输入和以往的区别是,以前输入质量,现在输入数量,以免全伤无人登场。申花最近两三年的人员流动,显然把自己定位在了一个夺冠无望、降级无忧的中层球队。球队投资者说“不差钱”,这多少愚弄了球迷的智商,只会进一步动摇球迷的“信仰”。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曾经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整整几十年社会各层因为一个高官的财富散去而得到了滋养,申花也做了一回这样的好事,只是自己的字号已经蜕变成“联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