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深圳:稳步向“惠民之都”迈进 人人找到归属

2011年07月10日23:56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十一五”期间,深圳规划建设的14万套保障性住房已经全部进入建设程序,这意味着深圳200多万户籍人口中的低收入人群都将被覆盖。今年,深圳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把年度建设计划由2.23万套增加至5万套,增加的部分将主要供应“既不符合低收入群体标准,又承受不了2万元/平方米高价”的“夹心层”以及深圳急需的各类人才。

“一大批年轻人都奔深圳而来,但这座城市对他们提供的保障还缺乏一定的基础,因此很多年轻人对未来存在不确定心理。”王荣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的幸福指数是欠缺的。但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对劳动者培训的加强,幸福感缺失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公共文化“全民共享”,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利

文化权利,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近年来,深圳从各方面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让市民享受更多的文化成果,参与更多的文化活动,开展更多的文化创造。

享受免费文化服务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共享”的一大特色。从2007年3月起,深圳率先把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吸引了大量市民。

多样性、便利性的特点同样展示了深圳对市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到“戏聚星期六”,从“美丽星期天”到“音乐下午茶”,从“深圳晚8点”到“深图艺苑”……深圳多年来培育的一批品牌文化活动,让喜欢戏曲、音乐或读书的市民可以各取所需。

深圳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基层和社区是“全民共享”理念的着力点。据统计,深圳平均每年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送展览等文化活动近2000场(次),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受益观众超过500万人次。从2009年开始,还推出了“周末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剧场、周末讲座等。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还根据外来工特点,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如举办“外来青工文化节”,开展“流动系列文化活动”等。1994年推出的“大家乐”舞台,以“自愿、自荐、自演、自娱、同乐”为特色,吸引了大量热爱艺术、渴望创造的青年参与,更成为外来青年的文化娱乐场所。

“这是深圳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说,近年来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群众的文化欣赏、文化参与、文化创造等基本文化权利有了一定保障,城市文化繁荣的成果正在惠及全体市民及来深建设者。

不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推进公共文化“全民共享”,近年来,深圳在提升民众幸福感上所做的种种努力,无不彰显其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决心和信心。(记者赖少芬、黄浩苑)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ayw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