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第一周,烂漫如夏日阳光般的黄金流幕天席地卷来。恒大刚羞涩地对“孔卡的年薪是世界第一的1040万欧元”半推半就,广州富力就接手了深圳足球。万达集团不屑在俱乐部层面玩耍,一抬手就是五亿“振兴中国足球”。如是,房地产和中国足球,被中国人民吐槽编笑话最多的两个行当,壮丽会师。
你想了:中国房产商们在干什么呢?王健林重入足球圈,莫非是像阿布拉莫维奇或库班似的,亿万富翁烧钱回报社会?诚若如此固然妙绝,但中国千万房奴会以亲身经历警告你:永远别低估房产商那颗高瞻远瞩、沙里淘金的心。我有朋友谈及炒房,统统一脸无奈:固然知道他那点钱针对房市不过虾米过鲸口,只是扛不过通货膨胀,一句话“总得想法子让钱保值呀”。房地产商们自然更深谙此理:他们诸位固然有钱,但怎么让钱、房子们保值呢?到最后,房子是当今中国的硬通货,到最后,房地产商们拼的,无非就是个声誉。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虽然职业化了近二十年,但说难听点是赔本赚吆喝。老板们的钱都不是凭空而来,在意的也就是那点吆喝。十七年前,中国职业联赛初起时,富豪们纷纷砸钱玩足球,为的还是当地政府一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政策倾斜。所以玩足球的第一批老板,都是玩了一圈,然后以各种理由——中国足球太黑啦,足协管太多啦——纷纷收手而去。说来,如今万达的“中国足球希望之星队”,二十年前健力宝也玩过;恒大华丽的大手笔收购,有十四年前国安也200万美元签下巴拉圭天才罗曼为前例。换言之,如今房产商们玩的帮衬中国足球和巨资签星,都是古已有之的把戏。当然,今之万达、恒大与90年代一干玩球的老板们的心思,又不能一概而论。如今任一人都明白:2011年的中国足球比之于1994-96年气势方盛、热情四溢、“工体不败”、连沪争霸、满心酝酿冲出亚洲的时节,真是气脉危浅。当年搞足球是锦上添花,如今搞足球是雪中送炭。房产商们有这么活雷锋么?
还是那句:别低估了房产商们那颗高瞻远瞩、沙里淘金的心。
2011年的中国足球,是一个美妙的存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赤胆忠心满心热爱的球迷,如今都转型成李毅(微博)大帝的粉丝群们,用他们的智慧编出海阔天空的吐槽冷笑话,来玩弄中国足球。2011年的中国足球是一个可以被春节晚会公开在亿万观众面前开玩笑而无人抗议的美妙存在。大家对之没有热爱,而更多是一个体育界的芙蓉姐姐,承载各类情绪。但唯其如此,中国足球的传媒吸引力依然远比乒乓球高。无他,概因网络传媒时代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经济价值和争议度成正比。中国足球谈不到什么美名,但就其争议度,足够其成为中国体育界最热话题了。
恒大何尝不知道,当人民谈论孔卡匪夷所思的年薪时,多半都带着半开玩笑的嘲弄口气?万达何尝不知道,当他们宣布投入巨资时,人民会编笑话段子打趣王健林大义凛然“振兴中国足球”的口号?富力何尝不知道,房奴们会悻悻地笑“投入1500万,不就卖出去十套房吗”?房地产和中国足球被打趣的笑话,他们一定比我更了如指掌。但他们还是和中国足球接轨了,因为:房地产比任何产业都需要与当地政府勾兑默契,投资足球当然有助于此;足球永远是中国体育界争议最大、上头条最多的话题,姑且不论名声是好是坏,房地产商就需要这样华丽的广告。无论是恶名还是好名,在网络时代,传媒关注率就是一切。中国足球这个体育传媒的芙蓉姐姐搭上了房产商,很容易产生一个1+1>2的化学反应。比如,就在此时,当我写到这段话时,就在媒体上又添了一笔“中国足球+房产商”的话题。虽然我实在不算是赞美他们,但也已经身在这个局中了——房产老板们在掏钱之前,当然也早已算到了这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