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出现过几个精彩瞬间,这不是指球场内,而是球场外。把一些关键人物的几句话组合起来,就浓缩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进程。比如阎世铎信誓旦旦的“杀无赦、斩立决”,南勇义正词严、正气凛然的“我希望大家都能遵纪守法,共同为中国足球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制的生存环境,千万不要有人撞到我的枪口上!”陆俊面对电视机口吐真言的“我不会为小恩小惠丧失原则”,杨祖武拿起手机给足协官员“你改不改,不改我就罢赛!”当然决不能漏过王健林斩钉截铁的“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足球有多黑……万达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这些违心的、真心的、愤怒的、悲怆的、虚伪的、生动的、好笑的片刻,构成了中国足坛的生动图画,他们都将载入中国足球的历史。
王健林当年气坏了,作为一个中国成功商人,他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明规则,但像中国足球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还肆无忌惮,已经让他忍无可忍了。他说到做到,不久就金盆洗手,再也不提这段让他哭笑不得的往事。十几年后,他食言了,他用几十倍扩张的资本,带着更高的目标,风尘仆仆地杀回中国足坛。
为什么回到一个让他如此失望的领域?有多种说法和猜测,有的说是中央高层领导接见他对他寄予希望,有的说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和位居中国前十的慈善家,有了更深重的社会责任感。即使对中国足球的思考,他也会感到,虽然遇到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但这毕竟是一项美好的运动,有很多为足球奋斗的教练、球员,有那么多可爱的球迷。他没搞足球以前,有多少人知道万达?而他的巨大成功也的确有他苦心经营足球带来的品牌效应。
当人们为许家印豪掷3亿慨叹的时候,一个10倍的惊天数字几乎让足球界目瞪口呆。而王健林的目标要大大高于许家印,许家印还在为恒大夺冠焦虑时,当年万达的连冠与孤独求败,早已完成了中国职业联赛老大的目标。王健林雄心勃勃,要出资帮助国足引世界级名帅,要出资赞助青少年出国深造,要打造全新的校园足球联赛,要高价冠名中超联赛,这都是功在未来的好事,但其他几个设想就有点理想主义了。比如对裁判“高薪养廉,杜绝腐败”就未必管用,裁判的腐败缘于制度,高薪只是权宜之计。陆俊早已是千万富翁,依然无法让他收敛。而万达目标中最棘手的是分享中超公司部分管理权,这将遇到两方面的抗衡。首先各个俱乐部既欢迎万达的大量注资有利于搞活足球市场,也担忧能否保障大多数俱乐部的利益均衡。本世纪初实德变相收购两家俱乐部便使联赛公平性无从谈起,如果企业接手获得经营权,情况很难预料。而作为最强势的中国足协,他们为几千万冠名权都常常急的束手无策,如果30亿进来当然乐不可支,但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失去绝对的领导权与控制权。在上世纪90年代初按照计划经济格局颁布的《体育法》没有修改以前,谁与这些管理机构产生矛盾都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企之一,万达自然更明白,来中国足坛,不当老大也别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