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颜强:李娜孤独的榜样

2011年06月06日11:26体坛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没有太给力的庆祝动作,没有升起国旗时的泪水,没有冲上看台的狂喜。创造历史的过程,在李娜身上,反倒显得有些平静。

据说直到走回球员更衣室,李娜才开始流泪。这一场数以千万的中国人全程观看的比赛,开始得有条不紊,进行得跌宕起伏,收尾完美无缺,可是等待胜利之后情绪飞扬、庆祝得到煽情地步的观众,恐怕对最终的平静自然,会略有些失望。李娜没有让情绪击倒自己,在红土上倒地庆祝,在背上留下那一片历史性的红壤颜色,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中,唯一跳脱而出的不同。

李娜战胜了自己的情绪,这正是她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最重要原因。打败红土场上机智多变的斯齐亚沃尼,需要李娜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坚持自己底线和正手的优势。第二盘被对方破发之后,李娜有过一段小小的波动,但那种焦躁不安的黑面只是一闪而过,她很快控制住了自己,将主动和幸运同时揽回到自己身上——追成6平时,那个压线球,瑞典主裁走到场边和忿忿不平的斯齐亚沃尼仔细确认。这一次有利李娜的判罚之后,斯齐亚沃尼一分未得。

红土并不是李娜喜欢的场地,然而赛前《纽约时报》的预测,已经认定李娜将创造历史,成为亚洲第一个赢取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的选手,因为在综合实力对比上,她要领先于斯齐亚沃尼。教练迈克尔·莫滕森也认为,李娜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性格过于刚(微博)烈,比赛中偶尔会情绪失控。充满说服力的决赛表现,由始至终,李娜都驾驭住了自己的情绪。

澳网的惊喜和决赛失落,之后连续四站的低迷,用莫滕森替换丈夫作为教练,这些经历,都是李娜在几乎无压力的心态下,轻装出战法网的背景。从WTA的首脑,到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都对这亚洲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赞不绝口。不论这场经典决赛最终收视数据会否成为历史纪录,中国网球运动肯定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李娜不仅登上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更为很多中国乃至亚洲的孩子,打开了通向网球之门。

只是李娜的成功,依旧充满着太多不可思议的经历。在专业体育体制下成长、退役又复出,然后在专业和职业两种不同体制中周转。最终她走入世界一流好手行列,发生在单飞之后。仅从表面上总结,单飞、以完全市场化的运行方式,来经营自己的职业道路,似乎就是李娜这一年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甚至可能会被引为未来中国网球选手发展的成功模式。

事实上,这样简单归纳,会产生严重的以偏概全后果——29岁的李娜和即将年满28岁的郑洁之后,中国女子网球单打选手,并没有十年来俄罗斯红粉兵团那般如潮汹涌、层叠不断的后续。网球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体育总局能起到的作用依旧有着很大局限性,这和任何其他运动项目相似。很大程度上,辉煌至极的李娜,得益于两种体系的培养:长久在体制内的专业运动体系接受培训,无需过早面对生活和职业压力,并且有着丰富的国际比赛机会,逐渐成熟之后,在能够自立的基础上单飞成功,像在法网克服情绪波动,稳健登顶,便有着基于市场的职业体系为她提供的帮助。

李娜郑洁之后,中国女网会有一个小小的人才断层,或许会沉寂几年,才能看到90后的崛起。体育总局引导下的专业运动培训体系,对这一项需要巨大参与人群基础的运动,只能起到部分精英培训的作用。更多未来人才的成长,会越来越接近国际化的职业体系,而这种金字塔体系,成才概率极低,具备WTA全球职业排名的选手,也只有前50位左右的选手,真正能在经济上独立、从而心无旁骛地专注自己的职业成就。因此未来的中国女网选手,要真想达到俄罗斯红粉兵团那样的威势,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筑基。

李娜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次自我超越的成功,但她带给中国网球的,更是榜样激励作用。很长一段时间,网球在中国的发展,还会是在两种体系中反复的磨合。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