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足球的世界里,一些基本经济规律,隐形而有效。一支球队成绩不好,低成本的改变手段,往往是炒掉主帅;想提高即时成绩,指望青训培养什么的,肯定不是阿布、阿布扎比以及向往阿布、阿布扎比之流的手法,关键位置上购买高能力外援,才是相对而言低成本高收效的手段。锋线引援,尤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只是俱乐部如果都作如是考虑,本土人才的成长,势必受到严重挤压。不夸张地说,此时的中超,恐怕是我们能知道的各国各地区职业联赛,锋线上鸠占鹊巢最严重的联赛。
数据足以说明问题:前4轮联赛,外援进球率分别为74%、70%、47%和63%。而外援前锋和本土前锋的上场时间差距也是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前4轮16个俱乐部前锋上场时间总计8978分钟,外援上场时间高达7015分钟!
谁在踢中超前锋?谁在为中超进球?至少4轮下来,答案肯定不是中国人。
4轮联赛中,有5个俱乐部没有用本土前锋打过1分钟比赛,他们分别是中超亚冠双线作战的天津泰达,新军恒大、以及北京、大连和陕西。同时,没有一个俱乐部本土前锋上场时间能超过外援。
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国家队的前锋们在联赛中被边缘化。韩鹏(微博 博客)在鲁能的主力位置岌岌可危,克莱奥的存在让郜林被当左前卫使用,杨旭也有被挤到边路去的风险。
俱乐部大量使用洋枪、重用洋枪,因为外援能力确实比本土前锋要强,但基于市场的职业联赛和国家队之间的矛盾,立即凸显了出来。国家队正面临无锋可用、可用之人无球可踢的惨状。
类似的矛盾,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英超也存在,英格兰本土球员目前在英超俱乐部主力中所占比例已降至三分之一以下。不过二三线俱乐部中,本土球员号召力仍在。中超却似乎进入了一种只计眼前绩效、无顾长远后果的即时消费时代。短期内进球数的确增加,长此以往,却会结出国家队无人能进球的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