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良志北京报道
SOS!中国前锋攻击群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数不清的口水战之后,国内无人给出灵丹妙药。提起这个话题,足协也是一脸无奈。
在上报给中国足协注册的一线队球员所有名单中,16家中超俱乐部前锋位置上共有66名本土球员,平均一家4人出头。而真正打上主力并且出现在前锋位置的,不足10%,其余主力前锋的位置全部由外援把持。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多年,从国字号队伍到各俱乐部都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结果无解,没有人能够拿出解决本土前锋的生存之道。记者采访了7家中超俱乐部的负责人,他们的答案接近一致,“没有办法,本土前锋和外援前锋的差距较大,为了成绩和上座率,只能选择起用外援。”
在中国足协内部,因为国家队的451体系找不到更多的前锋攻击群,也曾经引发关于本土前锋如何生存的争论。现实是残酷的,各俱乐部不会听命于足协,企业老板追求的是市场化利益和社会效应,不可能站在国家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中国足协权威人士在4月26日下午告诉本报记者,“本土前锋的生存空间过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很着急。但是,现在的确找不到好的办法,因为中国足协不可能命令俱乐部去使用更多的本土前锋,他们都有成绩和社会效应的压力,不可能因为国家队没有更多的前锋可用就改变自己的运营模式。很简单,夺冠、亚冠入场券、降级对俱乐部的影响实在太大,在外援前锋当道的前提下,谁也不可能用更多的本土前锋冒险。”
有人提出,中国足球要想在短期内让本土前锋的水平有所提升,可以考虑效仿阎世铎在2001年出台“禁止洋门将”的做法,出台“禁止各俱乐部引进外援前锋”的条令,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本土前锋攻击群。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权宜之计,前提是牺牲中国职业联赛的水平和观赏性,甚至还要冒失去球迷的风险。阎世铎当年的“创举”曾经引发外界长时间的诟病,但是从实践看,这条禁令的确让本土门将迎来了春天。另外,阎世铎在2001年硬性出台的“每场比赛必须有2名U21球员上场”的举措,虽然被大加挞伐,却成全了众多的年轻球员,为青少年球员的崛起和成长注入了动力。当然,这两条禁令牺牲的是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平,也是当年的权宜之计。假如出台“禁止引进外援前锋”的条令,必然招致俱乐部的严重不满,戕害职业联赛的水平,降低比赛的观赏性,失去部分球迷。
中国足协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初曾经有过这样的提议,希望用5年的时间改变本土前锋的尴尬现状。这样的条令短期内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就职业联赛来说,中后卫位置不也是如此吗?中场核心位置上不也是如此吗?中国足协不能愚蠢到置职业联赛的水平和观赏性于不顾的地步,不可能去出台这样的禁令。最好的办法就是希望本土前锋在日益提高的职业联赛中练就更好的本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联赛。否则,即使有这样的禁令,一旦禁令消除,还是可能会走入这样的恶行循环。中国足协内部其实是有共识的,就是今后要遵循职业联赛的规律,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干禁止引进外籍门将、取消升降级等的蠢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