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体罚文化 > 正文

新华日报:严师真能出高徒? 谁也给不出答案

2011年04月12日09:26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汪滢

中国男篮U19青年队真是命运多舛,鞠明欣的年龄门一波未平,13名队员联名上书要求换主帅的一波又起,这一次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是国青队主教练范斌,因无法忍受他三年来屡次对球员进行人格侮辱及体罚,U19的孩子们用给篮协上“血书”的方式表示抗议。

联名信上13个鲜红的手印表明:范斌在国青队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他也因此没有随队去美国集训。范斌与队员的矛盾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有点“暴力倾向”的执教方式,这已经不是队员们第一次表达对他的不满了,今年一月,队员王子瑞曾在微博中写下这样的话:在你的眼中我们猪狗不如。包括郭艾伦(微博)(微博)在内的多名队员表示了相同的感受。队员们的反抗并没有让范斌收敛,他还是坚持了自己一贯的执教方式,这才导致了队员“血书”兵谏的发生。

“打,往死里打”,这是电影《疯狂的赛车》里黄渤出演的赛车手在记者采访他关于教练如何训练他时的回答。这句台词可能确实揭示了中国体育界暴力施教的冰山一角。范斌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偶然,体育圈像他一样甚至比他还暴力的教练大有人在, “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是我们一贯的信条,怎么严?对于某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教练来说,那就是骂和打。这种暴力的施教方式被很多人视若至宝,国内媒体也曾多次报道暴力施教的案例:鼎鼎大名的马家军成功的秘诀就是体罚加甲鱼汤;上海一乒乓球女队曾爆出先是教练打队员,而后队员家长联手揍教练的闹剧;徐根宝曾在电视镜头前狂扇队员耳光;2009年,重庆14岁的足球少年母诗灏甚至被教练一脚踹死……

中国体育界的暴力施教曾经惊动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他曾就此现象与我国体育界的高层进行过交涉,但是暴力施教非但没有消失,这个传统似乎还有发扬光大的苗头,范斌、范志毅等都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产儿,而今,他们也成为暴力施教的传人,执教苏州趣普士期间,范志毅的宿舍里就曾挂着他从苏格兰买回的三条皮鞭,“用来抽不听话的队员”,范志毅从来没有掩饰过这些皮鞭的用途。暴力施教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在于它已经被有意无意地演绎成了一种成功,与它相联系的经常是金牌和出人头地。暴力施教已经成为“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却香,对它的存在,教练员们是有自己的道理的,“我抽他是为他好!”徐根宝的解释可能代表着大部分教练的心声;运动员是暴力施教的受害者,但他们也并不总像国青队的孩子们一样反抗,曾经轰动一时的沈祥福飞踢王小诗事件最后就以王小诗的道歉而告终:“没有沈指导的严格要求,就没有我的今天”。家长联手揍教练也只是个案,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运动队,还是希望教练严一点的:不行你就打屁股,别打头就成。教练愿打,队员愿挨,家长又默许,这样的“默契”最终形成了中国体育界暴力施教生存的独特土壤。

严师真的能出高徒吗?栋梁之才就必须经过棍棒的磨练吗?马家军确实出了王军霞、曲云霞这样的世界冠军,但更多的队员,则只有惨痛的记忆伴随他们一生。姚明、刘翔(微博 官网 博客)(微博 官网 博客)、菲尔普斯、博尔特等人的成长,也并没有听说有暴力相伴。不可否认,暴力施教方式曾经给中国体育带来过一定的成绩,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发扬光大”它的理由,体育的精神在于强健人们的身体,健全人们的人格,暴力施教连运动员最起码的尊严都无法维护,很显然与之背道而驰。

范斌没有随国青队去美国集训,但他的身份旋即变成了国家男篮的助理教练,这表明,在篮协有些领导的眼中,暴力施教根本不是个事儿。但是随着更加具有主体意识的90后运动员的迅速成长,必将会有更多的运动员对暴力施教说不,“严师出高徒”也必将会被打上更多的问号,不信,走着瞧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相关专题:

体罚,东西方文化之争
订阅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tinyzha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