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_CBA > CBA职业联赛 > 正文

CBA人格分裂如畸形怪胎 北极星计划成过去时

2011年03月14日10:51东莞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本赛季CBA常规赛上周偃旗息鼓,回顾这历时三个月的联赛,弗朗西斯、神曲《忐忑》、郭艾伦条款、华德的咆哮、全民微博等等人或事交织在一起,似乎比往年热闹不少,但2010/2011赛季CBA常规赛究竟留给人们什么印象,或者说呈现怎样的发展轨迹,恐怕很难有人能一语概括。

上赛季,本报用“民进国退”来总结CBA的发展怪状,一年过后,在联赛“开倒车”的速度势必加快,新生力量愈发彷徨怅惘之际,本报从今日起,我们将用连续大篇幅的总结盘点,希望在为你呈现常规赛的景象记忆时,唤醒人们对CBA联赛和中国篮球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这显然不是最好的时代,却也不像最坏的时代。联赛受到国家队赛事的挤压继续“缩水”,CBA品牌价值持续走低,联赛体制环境和管理模式照“旧”;另一方面,投资人逆市而上,联赛竞争日益激烈,并带来许多新思维和新气象,民间力量艰难地想把联赛朝着大众期待的方向推动;但同时,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又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困惑,主管部门的解决方式却是趋向将联赛制度收紧与“复古”。

在这种种纷乱与熙攘之中,CBA看上去就像一个人格分裂者。

2010/2011赛季的CBA,是李元伟时代之后第一次进入大发展时期,这得益于诸多契机。首先中国男篮在世锦赛晋级16强和亚运会夺冠,初步修复了中国篮球的形象,为联赛助力不少。而经历数个赛季的摸索与发展,民营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大,投资人依然不惜血本的投入,是CBA得以在铁板一块的联赛体制环境中艰难前行的根本推动力。即便篮协,也做了一些诸如外援全面放开、增设合理冲撞区的尝试。

就是这小小的改变,却给联赛带来了全新的景象。外援政策的放松使得马布里之后,弗朗西斯、阿尔斯通相继登陆,带来巨大的人气,并推动上座率的提升。与大牌外援一起来的还有近20名外籍教练员的引入,他们使得季前训练不再只是上高原拉体能和打些无锻炼价值的商业赛,再加上竞争日渐激烈,不少俱乐部终于意识到夏训的重要,夏训前所未有地被重视起来,并在新世纪马可波罗等队身上收到明显的效果。

除了外力的推动,各俱乐部还自觉追赶时代的潮流,修正发展方向。姚明的上海迎来股份转让的重要一年,体育局球队的山东和浙江也开始尝试俱乐部改革和市场化运营;两支浙江球队揭开了CBA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球员交易;不少球队大换血,年轻球员成批上调,造就了一个各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赛季。

值得一提的还有微博的盛行,从球员到工作人员到记者到球迷,CBA几乎是全民微博,促使原本保守的舆论环境走向开放。

然而,职业化过程也带来许多新问题。首当其冲的依然是外援问题,外援全方位霸占各项技术统计榜;弗朗西斯终成“浮云”引发对理性引进外援的思考,哈里斯先签浙江后投上海引发对外援合同制度的思考,阿尔斯通中途离开引发对中西文化冲突和外援管理的思考;更要命的是,外援虚高的薪水,令不少俱乐部财政压力大增。

而年轻球员中,有潜质的屈指可数,并且新一代球员过早成名得利,普遍出现价值观迷失。舆论环境又偏于浮躁,一个16岁的周绮竟引来全国吹捧。

在联赛体制和环境未有根本性改变,行业缺乏规范和监督之下,面对这些困扰中国篮球发展的问题,作为联赛主管部门,篮协一味采取蛮横甚至倒退的手段来管理,继续站在职业化的对立面。下赛季回归外援选秀、组建2016年国奥队等即将实施的动作,使得CBA仿佛又要回到计划体制时代;“申诉必须在赛后1小时内提交”、“现场大屏幕不允许回放慢动作”等一系列规定,被认为是篮协对联赛“集权”的体现。

不难看到,CBA依然难改其“伪职业”面孔。唐正东不惜罢训仍转会新疆不成,再次暴露中国篮球在体制上的落伍本质;辽宁提前一个赛季就开始为全运会练兵,显示联赛在行政指令面前多么无足轻重;大量年轻裁判加入后裁判队伍更加饱受质疑,由哨声引起的冲突见惯不怪。

2011年,CBA已走过将近16年的岁月,16岁,是人生的弱冠之年,但所谓的职业联赛,依然是襁褓中的畸形怪胎。联赛的产权未明,各俱乐部连年亏损,品牌提升、球队建设和总体竞争力几乎没有进步,李元伟时代的“北极星计划”早已成为束之高阁的藏书,好不容易萌芽的一些新事物,恐怕又要面临“一刀切”的噩劫……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qiany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