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CBA“伪职业化” > 正文

中国篮球面临民进国退 无利润投资还能撑多久

2010年04月14日09:28东莞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广东东莞银行、上海、新疆和广厦是本赛季CBA联赛的四强。这是CBA联赛首次全部由打着民营资本烙印的俱乐部占领四强的赛季。

本赛季是CBA六年来赛程最短的一季,是在中国篮球人事更迭,大提“举国体制”,国家队成绩跌入谷底,CBA品牌价值萎缩的大背景下起航的。尽管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大大受挫,但结果证明,热血资本已经逐渐改变了CBA传统的势力格局,相较于那些暮气沉沉的国有制球队他们更具锐气。当然,为了实现在中国篮球大环境下的存活与壮大,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与“举国体制”主动对接。

【成功根源】

体制变革带来活力

从上赛季几乎垫底到本赛季的第四名,由计划建制转为民营资本运作管理不到半年,上海男篮本赛季就实现了飞跃,让人深刻感受到体制变革的力量。而CBA史上第一次出现四强均是民营俱乐部球队的局面,更让人看到职业联赛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四强中有三家还不能算纯粹的职业化俱乐部,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举国体制,无论“宏远模式”、“姚明模式”,还是新疆广汇,均是“举国体制+民营资本”的合作模式的成功典范。以上海为例,姚明和他的团队只是获得“托管”的权力,球队仍隶属地方体育局,仍是国有资产。

不过这反倒更能说明民营资本的先进性,在摆脱行政干预,拥有自主管理经营权后,民营企业建立的良性机制让那些成长于体工队的教练和球员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其实,目前CBA的人才基础还很难挣脱举国体制,本土球员绝大多数仍是由政府培养。但民营资本也正在尝试完全市场化的道路,并取得一定成绩。四强中浙江广厦就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与前两个赛季的新世纪马可波罗相似,广厦同样没有和体育局挂钩,完全由企业出资组建。

两家俱乐部在进入CBA四年之内,就相继取得成功,另外上海也计划在下赛季完成资产核算和股权转让,这不禁让人翘首,未来更职业化和市场化的俱乐部会不会成为CBA的主流力量?

【组队思路】

资源整合谋得发展

摆脱行政束缚,实现“政企分开”后,四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体制的优势和管理的灵活性。这尤其体现在组队思路上,四强均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广东东莞银行的规划最为人所熟知,其本土球员全部由宏远与省体育局合作共同培养,早于十几年前他们开始实施这种人才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上海的本土球员也多数来自自己的青训体系,有所不同的是,这些球员都是由地方体育局培养,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但在姚老板入主后,球队由被动换血转为主动规划。

相比宏远和上海,成立时间较短,底蕴较浅的新疆和广厦则更多依赖雇佣军。但也有区别,新疆是以雇佣军为主力班底,辅以自己培养出来的角色球员;广厦则在球员市场大展拳脚,一线队几乎全是雇佣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一线队结构如何不同,四强的一些根本理念却是一致的:他们都有优秀教练坐镇,并给予绝对的信任;选外援不重名气更重实用,且都不是只靠外援打天下的球队;积极完善青训体系,就连一向靠雇佣军的广厦也已开始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队。

在中国篮球基础非常薄弱与CBA联赛受制度和管理之困的当下,可以说四强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夹缝中谋得发展,再次证明了民营资本在职业联赛中的优越性。

[责任编辑:princeli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