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篮球 > 正文

孟晓琦:CBA民进国退不简单 拼到最后还是钱

2010年12月09日09:30篮球先锋报孟晓琦我要评论(0)
字号:T|T

记者孟晓琦述评 江苏南钢俱乐部的那些故事,能把这个冬天抻得有多长?

很难猜测唐正东究竟什么时候签合同,他会签一份怎样的合同,他又会以怎样的状态来迎接本该是自己找回状态的新赛季。一切该是在秋天、甚至夏天收拾干净的事情,被拖沓到这个节骨眼上仍然剪不断理还乱,不只是大唐一个人的事情,还是胡雪峰易立们的事情,任谁都忍不住会陡生狐疑:这就是一家刚刚宣布改制的CBA老牌俱乐部?这就是一家还雄心勃勃要杀进新赛季前三名的实力派俱乐部?

在民营俱乐部全面占据CBA舞台中央、在“民进国退”成为一种时代呐喊的2010年冬天,我们实在很难用平和的心情来打量江苏南钢的这些折腾,谁也无法断言“民营”将是CBA俱乐部惟一的合理生态,谁也无法将CBA从球员到俱乐部的价值掂量得无比准确,可是有些东西总是刻不容缓地需要去厘清,厘不清就可能成为CBA俱乐部前行的阻力。

一个无情的事实是,CBA的俱乐部们用了差不多十五年时间,前进的距离依然在自己视野范围内,尽管期间“民进国退”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过。

民营or国营,考的不只是理念

把时间回溯到五年前,江苏南钢队差8分钟就捧起CBA总冠军奖杯时,唐正东们好像根本没顾上怀疑俱乐部的体制。

他们习惯了捧着公家的饭碗,他们也安于从赞助商那里领到额外的奖金,常年稳居联赛前四衍生的自信,让他们并未对当时的对手广东宏远队产生太多羡慕。功亏一篑,他们满脑子装的只是来年再战,哪里会料到五年之后,自己与别人早有了天壤之别。

“宏远王朝”的真正奠基,应该就是从那年险胜江苏算起的。及至今日,当时的夺冠亲历者只剩下朱杜王三位大佬和陈大伟,他们却在今年收获了六个赛季里的第五座总冠军奖杯,作为球队新希望的 董瀚麟 彼时连宏远青年队的大门尚未迈进。“宏远模式”的内核如今所有人都已洞悉,事实上他们也并非提出了什么引领潮流的理念,能取得成功只在于他们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应该做好的每一个步骤而已,尽管就具体执行而言,他们的民营俱乐部身份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

有些东西显然是难以触动的,甭管你是民营还是国营。CBA经营十多个赛季,至今没有完全放开各家俱乐部的自主经营权利,十多年前时任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的张颖每逢联赛会议,就会提议给俱乐部开更大的口子,至今日担任宏远总经理的刘宏疆,依然会在同样的场合发出同样的声音。很值得关注的是,十多年前的宏远曾是CBA独一无二的民营俱乐部,可现在他们的同路人早已超过CBA半壁江山。

以历史统计来考核,迄今为止国营俱乐部在CBA冠军争夺战中仍然全面占优,论夺冠球队的数量,国营2比1占先,论累计夺冠的次数,国营9比6占先,但大势所趋是不仅作为民营俱乐部的广东宏远近年来一统江湖,新疆、广厦等民营俱乐部也尽显大步流星追赶之势,而且在俱乐部建设上,这些“民营”体现出的远不只是理念灵活、手段更灵活,反倒是在规范性、规划性上走在了前面,而后者在传统意识中恰恰应该是“国营”的优势所在。

如果还要找例证,最近两年全国青年联赛的“广东独大”就是最好的例证。不仅是宏远的梯队建设稳居领先,同在东莞的新世纪俱乐部也在尝试弯道加速,人家兄弟之间你追我赶,早把江苏南钢这种昔日还有些后劲的对手晾到一边,你看看自从易立、杨力这拨球员之后,江苏队还出过几个潜质新人?

民营vs国营,拼到最后还是钱

难免会有人嘀咕,国营俱乐部也不代表着彻底玩不转,比篮球圈投资还要大、变数还要多的足球圈里,最成功最稳定的山东鲁能俱乐部恰恰是百分之百的国营俱乐部。回到CBA,具有特殊意义的“国营”俱乐部八一双鹿即便最近几个赛季困难重重,照样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稳定,哪有什么不改制不行的说法?

事实上,CBA现有的国营俱乐部,几乎也都至少在表面上采取了股份制的经营模式,北京、山东是典型的“国国联手”,江苏、辽宁、浙江等队则是“国营加民营”,而且最近两年此起彼伏的所谓生存障碍,最严重的也不是他们,而是已经消亡的云南、被迫搬家到佛山的陕西这些民营俱乐部,那几家国营俱乐部的纠结,大部分都集中在钱怎么花这种细节上,起码不会伤筋动骨。云南、陕西那样的,都曾经豪气冲天地砸过钱进过前四,然后再稀里糊涂地成为历史名词,钱花爽了,钱没了。

为了钱伤感情,为了情感伤钱,CBA的国营俱乐部与民营俱乐部,原来还是殊途同归的。

篮管中心公布过前两个赛季CBA俱乐部的财务报告,每家俱乐部的支出差不多在2000万元左右,想拿好成绩的势必从腰包里掏出来的比这个更多,而现实状况又是诸多限制之下,年度收入超过2000万的俱乐部大概就那么一两家,宏远上赛季若不是夺冠也不可能在庆功会上领到1900万元奖金,没有那笔钱他们上赛季铁定要赔钱。可以说,在现有的框架下,经营CBA俱乐部务必先要做好赔钱的思想准备,在你几乎要接着运气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前,某种意义上就是拼的大家谁有钱。

国营俱乐部的所谓体制劣势,正在于捧钱场的与捧人场的永远要进行某种博弈,因为归根结底他们都认定对方是不属于自己的,自然就有了在钱的具体数额上的拉锯。诚然,国营俱乐部每个赛季的投入不见得比民营少太多,民营俱乐部同样存在成本核算的问题,可最终体现出来的往往仍是民营俱乐部出手大方、国营俱乐部为钱吵架,体制的纠缠还得浓缩进小小的钱眼儿里。

绝没有借此来贬低CBA俱乐部绞尽脑汁寻求生路之意,毕竟今时今日的俱乐部经营者们,已经拳打脚踢出了比CBA创立之初大了许多的空间。只不过,CBA伴随着整个中国社会而生的“通货膨胀”很有必要引发警惕,即便太多人呼吁我们这个国家需要“民进国退”,CBA的成长也远不止是响亮一句口号那么简单。2010-2011,CBA一样需要搭住钞票的脉搏。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princeli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