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周边新闻 > 正文

广州亚运映射时代变迁 二十年轮回意味深长

2010年11月30日10:38大河网-河南日报史家轩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二十年过去了。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整整二十年光阴。二十年,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人们从物质到精神、从面貌到心灵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2010年深秋季节,记者在广州看亚运,所见所闻总是令思绪不自觉地飘回到20年前的北京:从1990到2010,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历史在这里完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轮回。或许透过20年间几次盛会的筹办和举行,我们能够体察出历史老人留下的印记的些微差异?或许翻天覆地的进步、脱胎换骨的变化正蕴藏在这些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中?或许在这些看似貌不惊人的雪泥鸿爪中我们可以咀嚼出一些意犹未尽的味道?

在广州采访,每每谈论正在举办的亚运会,很多人都有着共同的感受:平实,低调,不夸张。出白云机场到亚运媒体村,一路看广州,只有部分彩旗及零星的公益广告似乎在提醒你,这座城市正在承办继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之后的第三大盛会:亚洲运动会。与惯常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做法不同,广州街头并没有那么多的亚运标语和公益告示,理由是:“公益广告不赚钱,占那么多地方干吗?”因此,宝马奔驰等主角的地位便不可撼动地没有让位给亚运公益广告。而我们清晰记得,北京亚运乃至奥运期间,亚运标语、五环LOGO曾经是怎样的铺天盖地。

在广州住下,找熟悉的朋友聊天,有几分惊愕地发现:大家的生活几乎与往常无异,“亚运”既没有改变他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甚至也并非下午茶时必须的谈资。“北京都办过奥运了,上海也办过世博了,亚运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是的,亚运会当然是一场盛会,然而也仅仅是一场普通的盛会而已。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宏大叙事”之后,已经见过“大世面”的国人,对亚运的态度,正如此时此地的气温一样:不冷亦不热。

不仅仅是市民对亚运抱持这样的平常心,政府的心态也大致相同:广州亚运会所需的70座亚运场馆只有12座是新建的;为了节省经费,亚运场馆的许多外景布置“能不做的就没有做”;马术耐力赛场也因为需要征用的土地太多而放弃了。这显然与先前的以“世界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鸟巢、世界最大的游泳馆水立方”为荣耀的心态有了不同。低调和务实,成为广州亚运会的一大特色。它或许说明,在奥运和世博之后,中国已不需要再借用任何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说到场馆,说到鸟巢,就不由得想说说“小蛮腰”。小蛮腰就是那个在开幕式上被焰火环绕的广州塔的坊间别称。把宏大巍然的鸟巢和风情别致的小蛮腰对比起来看,北京奥运和广州亚运各自不同的表情就一目了然了。毕竟是第一次举办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北京奥运的表情无疑是异常郑重和不苟言笑的,正如国家体育场的巍然挺立一般;而历经奥运、世博之后的广州亚运之表情,则要轻松、家常许多。轻松、家常的正如小蛮腰,在世人面前亭亭玉立,邻家姑娘般可人。

有人说,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到2010年年中的上海世博,再到这一年年末的广州亚运,中国走过了彰显自己崛起的“盛会季”,也从最初的慷慨激情走向了渐渐的淡定和从容,走向了今天的轻松和家常。饶有意味的两个细节是北京奥运开幕式和广州亚运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前者无疑充满了拼搏向上的激情,后者则是弥漫着温馨亲切的回忆。从 李宁式的激情演绎到何冲点炮仗显现出的家常意味,其实是一个民族心态转变的象征。过去两年空前的中国赛事季,以如此家常、如此自然、如此轻松的广州亚运会收官,实在有点意味深长的味道。

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细节,就是白岩松在央视新闻频道直播的亚运开幕式解说。他破天荒第一次以如此低调、平实、松弛的语态表达国家的重大活动。白岩松的原则是不在直播中讲“大词汇”:“一场两个半小时的开幕式,大家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提供资讯给他们。”当央视一套的直播不无几分夸张地宣布“烟花灿烂,欢腾中国”时,白岩松只是淡淡地告诉大家,此次焰火表演的规模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大。甚至在导播提醒白岩松,让他声音“高一点”时,白岩松的反应是:“干吗要高一点啊?”事后有人评论:“白岩松的解说才是说给人类听的”。是巧合吗,白岩松的“低调”与广州亚运的风格追求竟如此合拍!

时代真的不同了。依稀记得,二十年前北京亚运时举国捐款的情景。江苏盐城的小学生颜海霞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一元六角捐给了亚运会集资部,一时成了全国上下学习的榜样。为亚运捐款很快成为一个热潮,从1987年到1990年,大概有几千万人次参加了捐赠,北京亚组委收到全国捐款共计2.7亿元。而今天,让国民捐款办大事已经成为永远的“往事”。广州亚组委网站上就因为设置了接受民间捐款的条目,被细心的市民发现,狂批了一通。“其实那只是个国际惯例”。当然,论及这一变化时,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背景:北京举办亚运之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1.8万亿,而今年广州一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将过万亿。

当然,无论如何,最能体现不一样的“广州亚运”的还是这个城市的人的“公民意识”的觉醒。在广州谈及亚运,市民几乎都是挑政府的毛病。批评交通拥堵:“我家的车很难开,一小时一公里;到了上下班的时候,更是恐怖时期。”批评地铁免费:“如果你爱她,请她坐广州地铁,免费;如果你恨他,请他坐广州地铁,要命。”亚运筹办和举行期间,市民和网络、报纸几乎天天在批评,批亚运整治工程劳民伤财,批亚运资金不走财政预算,批海心沙广场开幕式排练扰民……而政府则像个不折不扣的“衰仔”,天天低声下气,动不动“改错”。就这样,在一片批评声中,广州筹办着亚运;在一片民怨声中,广州办完了亚运。而我们正是透过围绕亚运议题而来的雨打芭蕉般的批评声,看见了一个公民社会蹒跚前行的身影。

还有歌声,不同的时代必定有不同的歌声传来。还记得北京亚运唱响中国的那首“亚洲雄风”吗?“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当年初出茅庐的壮小伙刘欢,和韦唯一起演唱《亚洲雄风》,唱出的是中国人的誓言,中国人的激情,传达的是中国的心声,中国的雄姿。及至2008北京奥运,从《我和你》以及《北京欢迎你》的悠扬歌声中不难体味其中历史变迁的心灵印记:“我和你”的轻歌曼舞中传递出的内涵已然远远超过18年前的“亚洲雄风”,当年英气勃发的“雄心雄风雄姿”展示,已经因为经济的成长、社会的进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内敛和沉稳。而广州亚运的歌声又向世人传递了什么?谭晶、韦唯的“日出东方”,郎朗、章子怡的“时光”,孙楠、毛阿敏的“重逢”乃至宋祖英的一曲“微笑”,用一个志愿者的话说,此时的广州就像一个偌大的PARTY,她传递的是唯美的享受与欢乐!

从1990到2010,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恰好一个轮回。从2008到2010,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再至广州亚运,三年,三个最著名的中国大都市,三个世人瞩目的“大事件”,这一特定的时段被视为空前的中国盛事季。不能不说,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历经奥运、世博的洗练,国家、国人的确是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如果说二十年前的北京亚运展示的是当时中国的雄心壮志,两年前的北京奥运展现的是当下中国的崭新面貌,今年的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作为中国盛会季的压轴,则向世界展出了一个更为自信、更为从容、更为成熟的中国面孔。尤其是广州,真不愧是领风气之先的城市。面对亚运,它如此淡定、开放,如此轻松、自然,她似乎在有意无意间换了一种姿态,换了一种身段,换了一种语言昭告世界:当今之中国已不必再用“宏大的叙事”来证明自己。毫无异议,这正是一个具拐点意义的全新时代的开端。

[责任编辑:darrenlv]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