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周边新闻 > 正文

水上项目出非常规选手 龙舟队员讲述趣味生活

2010年11月19日21:38380我要评论(0)
字号:T|T

非主流项目的非常规选手

五月初五赛龙舟,这项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民俗,近年来逐渐向现代体育过渡转型。作为龙舟文化的重要“输出基地”,广东省与广州市借东道主之利,首次将其列为亚运会项目,孤芳自赏的野百合迎来了明媚春天。

今天是亚运龙舟的首个比赛日,大清早,位于增城市区的鹤之洲湿地公园就热闹不已。晨风徐徐、鼓声点点,16条龙舟分批次在增江上竞逐,争夺男、女组1000米直道竞速的两枚金牌。

相较于传统的运动项目,龙舟赛的某些细节让人啼笑皆非:你可以一本正经地穿着防水运动鞋上场,也可以大摇大摆地蹬一双“洞洞鞋”,或者是“人字拖”。更能颠覆想象的是参赛队员五花八门的“成分”,既有公务员、农民,也有现役军人、公司职员。日本派出了一支男护士代表队,伊朗女队由清一色的大学生组成,而中国女队的小鼓手曾经玩的是激流回旋。

会注射,也会划桨

五大三粗的男人当护士已经很是稀罕,更何况男护士还来参加龙舟赛。

“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能站在亚运会的赛场上。”日本龙舟队队长松野孝政回忆起10年前,自己接触龙舟仅仅是为了参加故乡的祭祀活动。或许是命中注定,等到他考上相生市的护士学校,发现那里也有赛龙舟的传统,于是身边多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

毕业后,校龙舟队的成员都穿上了白大褂,角色的改变并没有影响他们对龙舟的喜爱。为了不影响工作,队员们只能在业余时间碰头,主要的训练安排在力量房进行,因为水上船只的管制比较严格,每个月都有限定的次数。“没办法,只好充分利用有限的机会,提高训练的质量。”松野孝政说这样坚持并不容易,但是以全日本第一名的身份拿到亚运会参赛资格,这让他们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

爱读书,也爱运动

龙舟的比赛现场阳光暴晒,甚至有礼仪小姐中暑倒地,不过有一支队伍始终裹得严严实实,队员们只露出手和脸,这就是伊朗女队。

除了服饰保守外,她们还刻意跟媒体保持距离,每次经过混合采访区都对采访请求视而不见。不过教练约翰·格里菲斯是一个乐于沟通的老人,他说龙舟增加了伊朗女性从事体育的信心和勇气。

受到特定的社会道德约束,伊朗女性只能对类似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说“不”,因为短袖短裤的装束不能出现在公开场合。龙舟没有着装要求,少了后顾之忧,爱好运动的她们自然趋之若鹜。而从5年前政府购买龙舟、引入这项运动以来,伊朗国内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爱好者。

据格里菲斯介绍,队伍组建只有8个月,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平时训练不领薪水,政府只负责亚运会的飞机票与服装费用,不过,队员们已是非常开心。

有灵气,也有成绩

中国龙舟男队与女队是两个极端,前者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后者则打上了深深的专业烙印。

据女队教练吕长松透露,女队员全部是从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转行而来,甚至连打鼓的夏诗颖也不例外。作为本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年仅13岁的夏诗颖扮演着“指挥家”的角色,女队夺冠功不可没。

选夏诗颖担任鼓手,吕长松的解释是“有灵气”、“分量轻”。这项团队运动讲究默契配合,鼓手的判断力与节奏感至关重要,而只练了半年的夏诗颖就达到了教练的要求。另一方面,她体重只有45公斤,有助于减小阻力。

赛场上,夏诗颖的表现堪称成熟,但是面对疯狂堵截的媒体,未谙世故的她有些不知所措,简单应付了两句就被教练匆匆拉走,留下一堆心有不甘的记者。

本报记者 黄春宇

(本报广州11月18日专电)

(黄春宇)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