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综合体育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中国网球的尴尬 发展模式成弊病

字号:T|T

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网坛涌现出几名优秀女子选手,大众对网球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辽宁网球队教练刘宇铮在本届中网期间就向记者表示,“我们队里好苗子也不少,16周岁以下的各个年龄段都有五六个孩子打得不错”,但这些好苗子能否坚持下去却是个疑问。

“网球的培养周期比乒羽项目长。”刘宇铮说,“相比之下,家长们更热衷于那些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其次是能专心练网球的孩子不多。能坚持下来的孩子必须对网球有很大的热情,不惧怕艰苦的训练和失败,还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显然,那些跟风学打网球的孩子和家长不可能对网球运动有持之以恒的热情。

此外,当孩子遇到学业与打球的矛盾时,绝大多数家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业。河北省某网球队教练刘旭东向记者表示,自己的女儿就练习网球,还曾拿到河北省青少年网球女双冠军和女单第三名,但当高考来临之际,全家毅然决定让孩子暂时放弃网球。刘旭东表示,学习和运动之间的矛盾怎样协调?能否协调好?这是中国目前很多家长面临的两难选择,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如果那些具有网球运动天赋、对网球有兴趣的可塑之才最终因客观原因放弃了网球,而选择了网球的孩子多数都因不得已的无奈或找个出路的需要,那么,中国网球后备人才的质量无疑将大打折扣。

教练水平跟不上国际步伐

中国网球教练员水平还停留在专业队时代也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

李娜今天就向记者回忆,自己的启蒙教练因为执教方式过于严厉而给她的青少年时代留下阴影。

“这名教练指导了我9年,从我12岁至21岁,整整9年的时间里,她从未表扬过我一次,我每天听到的都是她的责骂和批评。那时,我常常想到,既然自己这样差,继续打下去还能有什么前途?”李娜说自己以脾气暴躁著称,但这绝非天生,这种脾气很大程度上是由少年时代留下的心理阴影导致。由于教练在言语上的不断打击,最终迫使李娜在21岁时选择了退役,但她在两年后复出,却用一系列成绩证明了自己绝非教练眼中的庸才。让李娜感触最深的是她的现任外籍教练托马斯,他以擅于把握和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著称,两年的时间,在托马斯的帮助下,李娜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对比中外教练执教风格的反差,李娜对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问题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我为什么一直希望创办一所网球学校,正是希望改变中国基层体校在培养青少年网球选手上的一些弊病,我对此的体会太深了。”

在本届中网期间,中国网球协会邀请托马斯为中国各级网球队教练做培训。托马斯特别强调:“鼓励和帮助运动员树立奋斗目标,是任何一个优秀运动员走向成功的前提,只有运动员自己有信心,有欲望,他们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

孙晋芳也承认,中国小花如今的集体凋谢与教练能力的薄弱有直接的关系,“以前我们请了很多外教,中国教练团队因此打破了过去的定式,很快跟上了国际步伐。但当这批老教练在2008年退役之后,新教练对学习的追求和渴望就显得不够,他们故步自封,很多理念还停留在省队的阶段,完全不像一个职业教练。”

怎样尽快更新中国教练的执教理念,已成了中国网球运动下一步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国家队尚无力聘请更多的外籍教练,中国年轻一代网球选手水平不进反退的困难时期。

重女轻男令男网更趋弱势

在托马斯看来,相比中国女网年轻一代运动员在自信心和斗志上出现的问题,中国男网的自信心缺失更为严重。

本届中网,中国男子选手赢得了4年来的首场胜利,公茂鑫/李 爆冷击败了一对种子选手,闯过了男双第一轮,这被看作是中国男子网球的历史性时刻。但其实,中国男网多年来几乎都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状态。中国女网2004年腾飞以来,男网的弱势地位更显突出。如今,中国网协将主要资金都投放在女队建设上,男队连出国参赛的机会都很少,正像中国男网目前的代表人物公茂鑫所说,“男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比赛机会。”

由于国际排名在200位上下,中国男网队员基本只能参加国际网联旗下的挑战赛,这种级别的比赛通常都是国外青少年选手参加的。本次中网比赛,因为东道主之利,中国男网队员才得以外卡身份参加高级别国际网球比赛,公茂鑫难得地在男单比赛中与自己的偶像德约科维奇交手,男双赛场上,中国队员也终于有机会与世界排名靠前的一流高手过招。

男双首轮爆冷击败种子选手的结果,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男网队员的自信心,也证明了中国男网选手并非不能创造奇迹。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机会实在太少,这也成为限制中国男网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正像托马斯所说,“不断参加比赛,是职业网球选手成长、成熟的唯一途径,这既是对他们能力的锻炼,也是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更高奋斗目标的必要过程。”

今年在温网比赛中闯入男单八强的中华台北选手彦勋向记者表示,亚洲男选手在网球项目上并没有先天劣势,自己的成功经验只有一条,就是不断参赛。相比之下,大陆男选手的国际比赛机会太少了。

网球的举国体制有利有弊

在中国男网选手李 看来,尽管自己的国际比赛机会不多,但目前国家队的条件已经让自己十分满足,“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月工资1000多元,而我的一副网球拍的拍弦就要3000多元,如果没有国家队提供的保障条件,我是绝没有可能走上网球这条路的。”

在中华台北选手卢彦勋看来,国家队的待遇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保障条件,不过,依靠自身能力走上网球道路的选手却往往是真正热爱这项运动,对获得成功更有着强烈渴望。

卢彦勋出生在中国台湾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在最初走上网球道路时,家庭的经济实力根本无力支付他训练和参赛的费用,但这并不影响他走向成功,“全靠企业赞助和朋友的帮助,我才渡过难关。”卢彦勋表示,“据我所知,在台湾,因为各种原因,有八九成练网球的孩子都不能最后成功,但最终坚持下来的一定是最有潜力、最有决心和最有希望的。我觉得,这种淘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

这种自然筛选的功能在国家资助的模式下就显得很微弱。

中国网球显然应该在看到国家资助模式对网球人才培养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到它消极的一面,并就此进行改变。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