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邓亚萍是受益者 > 正文

中国体校遭遇生存困境 曾经冠军摇篮现招生难

字号:T|T

曾经的“香饽饽”,现在连冠军的启蒙教练也面临招生难

十多天前,记者曾在江苏省南通市少体校采访,这所学校因为培养出了奥运会击剑冠军仲满而名声大噪,仲满的启蒙教练吴娟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名人。但即使这样,吴娟在挑选新队员时,还是颇为不顺。

据吴娟介绍,她在10月观看了一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凭借职业敏感,她在比赛中发现了两个学生具有练击剑的身体条件和潜力。

她找到这两个学生的家长,但两名家长似乎都不愿意让孩子往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

后来,她做了很多说服工作,他们才勉强同意把孩子送到体校试试。

“来到体校后,刚练了一个月,家长和孩子就开始闹着要离开。”吴娟无奈地表示,“现在,想选个苗子真难啊。”

石风华也向记者介绍:“体校原先在招生时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招生形势急转直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校逐渐丧失了原先具有的一些优势条件。”

“过去,有很多人想进体校,还不一定能被选上。”石风华回忆说,“体校是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体校又是专业运动队的人才输出单位,运动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这里有望进省市队甚至国家队。进了体校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还意味着户口农转非,毕业后的身份还是干部,这些优惠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十分诱人的。”

曾几何时,城里人对自己的子女能进体校感到荣耀,因为这意味着孩子的后半生有了保障;农民更是期盼着子女被体校教练看中,从而改变其整个人生。

但现在,体校本身的优惠条件已经丧失殆尽,体校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也随之终结。

“出口”好坏,直接决定学校选材难易

“体校的选材难,归根结底是因为体校的出口太窄。”吴娟说,“现在城里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家长都想让孩子能有个好出路,但体校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吴娟目前带着15个学生,南通少体校击剑队总共有70多个学生。吴娟介绍说,这些学生中除了少数能被上一级专业队选中,成为专业运动员外,最好的出路就是以体育生的身份考上大学,否则,就必然面临就业的难题。

由于招收击剑项目体育生的高校屈指可数,在南通少体校击剑队,每年能以体育生身份考上大学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学生实际上都要提前做择业的打算,而就业的困难却是逐年增加。

吴娟说:“国家包分配工作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体校生在毕业后自主择业已成常态。”但体校生在就业大军中却缺乏竞争力。吴娟表示:“我们的学生从体校毕业时只有中专学历,可以想象,现在连本科生的就业压力都非常大,中专生想找个稍好点的工作不更是难上加难吗?更何况,体校生因为在文化课学习上相对欠缺,他们除了体育技能外,其他各方面能力相对普通中专生都处于绝对劣势,这更增加了他们找工作的难度。”

对于体校生来说,他们在进校时对自己未来的期盼基本上都是进专业队或考上大学,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体校毕业就直接就业。但实际上,大多数最终的结局却都是选择就业。

“正是看到体校的‘出口’不好,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再送孩子进体校,以前是城里人不愿送,现在连富裕起来的农民也不愿送了。”吴娟无奈地感叹。

相比起国内其他各类体校,北京什刹海体校在选材上尽管也遇到了困难,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石风华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什刹海体校的学生在出路上都比较好。

“我们的学生超过30%可以被选入上一级专业队,其余绝大多数都能够考上大学。”石风华介绍,“除了学校本身在竞技体育教学上有较强的实力,从而保证较高比例的学生能进入上一级专业队外,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一直都极为重视。”

“体育生考大学也要参加文化课考试,就算是录取分数线比较低,也必须多下点功夫。”石风华介绍说,“因为考虑到多数学生都要参加高考,因此,学校在日常的文化课教学中,侧重点放在了高中课程,而非中专课程上。”

什刹海体校能有较多的学生考上大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主要都是在高校开展较为普及、体育生的需求量比较大的项目。

石风华介绍说:“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在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这些运动项目的学生在考大学时,选择面就会宽很多,相比之下,举重、摔跤、柔道、击剑等项目,在普通高校的普及度不高,只有少数体育专科学校才能开展,因此,这些运动项目的体校生被大学录取的几率,就会低很多。”

但诸如举重、柔道、击剑、拳击等重竞技项目,却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势项目,作为基层人才培养单位的各类体校,还面临着必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因此,尽管要面对学生出路不好的困难,各类体校也不会轻易取消这些项目的开设。

曾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改变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这些金牌的获得者基本上都有相同的成长经历——在各级体校中接受启蒙教育,再一步步进入专业队。

各级体校的存在为中国竞技体育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而体校现在遇到的选材困难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竞技体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吉林体育学院院长宋继新向记者表示:“要化解‘选材难’,体校必须改变现有的思想、方式、评价体系。”

“多年来,中国的体校形成了一个以‘夺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追求的就是最大可能地实现优异的竞技成绩,这在为中国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忽视了‘育人’这个价值。”

宋继新表示:“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体校生来说,他们是不可能登上竞技体育最高峰的,他们都面临着走上社会后的重新选择,体校的人才培养价值体系只有将夺标与育人捆绑起来,才能让多数的体校生在走上社会时不处于劣势——这既是出于为学生谋个较好未来的考虑,也是为学校解决学生毕业‘出口难’,进而导致‘选材难’的考虑。”

宋继新表示:“在育人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即体校生也要强调全面素质教育,而不只是抓好运动成绩就行。”

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