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正文

冉雄飞:中超公司重组成必然

2010年08月22日07:40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国足球很有意思,中超公司则很尴尬,目前的这家备受争议的“足协企业”,两位前董事长身陷囹圄,前总经理吕枫等待宣判,遭受如此重创的中超公司依旧顺利营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作为“G7革命”的产物,当年徐明,罗宁,张曙光等人闹足坛革命虽然最终被阎世铎利用上层压力“弹压”,但中超公司却应运而生,可这家企业依旧有很多硬伤,特别是足协权利和股份最大,导致中超公司仍旧在中国足协的全面操控之下,之所以他能够产生,主要是相对以前足协与福特宝公司完全把握经营权和财政权的过去,有了些许进步,这才开始了艰难的运作。

这几年,中超公司过得不算富足,但每年也能捞来不少的银两,然而,相对于中超公司每年亿元左右的进账收入,作为股东的俱乐部每个赛季却收获惨淡,最让俱乐部不满意的是,中超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透明,每年提供给俱乐部的财务报表也是疑点重重,此种状况早就招致了下属俱乐部的严重不满,如今再次面临重组也是势在必行。

中国足协在管理中国足球上漏洞百出,但对于中超公司的控制,却是妙招迭出,笔者曾经在2007年对中超公司的运作状况进行过深入的调查,通晓了其中的很多运转诀窍,比如,中超公司的股份制结构就是一个畸形的配置,中国足协在内部制定中超公司的游戏规则时,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利益。比如他们占有36%的股份,对一家公司来说,这样的一个股权结构,其实是一个“三保险”:第一、中国足协本来就拥有整个联赛的管理权,他们的一票否决权具备决定性;第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任何一个决议要想通过,必须超过2/3的票数(从股权上,必须达到67%),但所有俱乐部加在一起,最多只有64%;第三、每家俱乐部的股权只有4%,以目前16家俱乐部为例,他们本来相互矛盾就不少,根本不存在联合的可能,即使联合起来反对足协,也无法达到2/3的票数,俱乐部不团结的事实,是足协的第三道保险。足协的领导人并不是精明的商人,他们拿出的这个东西,让徐明,张海,张曙光这些玩经济游戏的高手和“资本大鳄”一看就知道足协的根本用意,很多与会者当场就指出,“中超公司是足协糊弄人的把戏”,这样的股权结构,实际上保护的还是中国足协的绝对话语权。

但不管怎么说,中超公司相对于过去的体制还是有进步的。那么,体制上有进步的中超公司,为何经营上也举步维艰?归根究底还是股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混乱问题,16家俱乐部总股份只有64%,分到每一家才4%,作为小股东,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实际参与经营的可能性,说到底,各俱乐部在中超公司里,除了“听喝”,没啥其他选择,至于俱乐部最看重的分红,既然存在了畸形的股份制结构,怎么可能公平的分配给俱乐部呢?

实际上在分红环节,中国足协还表现出了“大度的一面”,虽说占了36%的股权,但在分红时,却主动拿出20%分摊给16家俱乐部,谢亚龙上任后还主动承诺,每年足协分红的钱,不能超过一千万元,然而这些措施在实施中还是导致诸多不满,前陕西浐灞俱乐部主教练兼总经理的成耀东当年接受过笔者的采访,“中超公司占有了俱乐部经营资源的60%到70%以上,但每年能分到的钱少的可怜。正常情况下,一家俱乐部每年投资至少在3000—4000万,那么足协至少应该能回报我们2000万左右,可实际上他们回报的东西,最多也就占到我们投入的10%左右。中超公司和俱乐部之间的焦点争议,毫无疑问还是钱,即使短时间不赚钱,能让我们看到赚钱的希望也好。要想开发这个市场,一是经营实力,二是经营理念,这些东西中超公司都不具备。说到底,中超公司还是足协旗下的一个经营部门,全国职业俱乐部都陪你一家足球管理机构玩!这就是目前中国足球在经营上的真正现状。”

足协与俱乐部之间的矛盾,早就埋藏多年,在南勇,杨一民,吕峰等中超公司管理层纷纷被相关机关受审之后,俱乐部还明白了更多,那些围绕在很多俱乐部人员心头的疑虑和困惑,应该更清楚中超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玩意“,在天怒人怨又经营状况很差的前提下,即使不进行遣散,重组也是必然!

正在筹办的职业联赛管理公司,目前不知道是什么东东?但如果依然是足协一家独大,其他俱乐部只是附属或附庸,那就会注定还会失败,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需要职业经理人全权主管的商业化公司,如果不能把管理权交给真正懂行的人,如果不能让俱乐部真正行使股东权利,如果不能让足协官员们的“黑手”远离公司的财务,那么新公司又哪里拥有真正的钱途和前途呢?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