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 > CBA > 正文

孟晓琦:CBA传统力量遭炮轰 只怨体制无关钱

2010年05月24日10:14篮球先锋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这个初夏,很像是CBA传统俱乐部的初冬。

江苏南钢有些伤风,因为唐正东忍耐再三,终究还是放出了另投明主的风声。山东黄金也有些伤风,主教练辞职了,球员们忙碌一个赛季的工资奖金据说也不见着落。这两家俱乐部,十五年前CBA联赛初创时便同是见证者与参与者,两支球队也各自有过一次杀进总决赛的光荣,如果说在同样为钱所困的背景下还有什么相同,便是他们“企体联办”的模式。

体育局出人,企业出钱,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日,依然是CBA俱乐部、乃至整个中国竞技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常见形态,没有彻底职业化是因为CBA的市场化温度不够,保留了部分专业化是因为它总还有些活跃度。只是,当本赛季CBA半决赛被三支半民营俱乐部球队垄断席位时,江苏、山东这样的“传统”力量再有任何风吹草动,你便不可能不投去额外的关注。

是钱惹的祸?似乎是。今年的唐正东、去年的胡雪峰,在惊愕间流露去意的一条毫不避讳的理由,就是换个球队可以换来数倍的工资待遇。山东队本赛季战绩不佳,只是“新陈代谢”的名义之下,却是换来真金白银的侯冰在对手球队坐稳主力。砸钱不是CBA的风气,可最近几年民营俱乐部还是带动着CBA,将投入水准由当年的七八百万推到了1500万元左右的高度,玩的终归玩得起,耗的渐渐就耗不起。

难以捉摸的就是,江苏这样的俱乐部似乎又不需要为钱犯愁。南钢从国企摇身一变股份制企业不假,企业大老板对篮球不那么感兴趣也不假,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搅乱这支球队人心的根本因素,即便南钢集团有合同到期、需要考虑是否续约的不确定因素,攥着人力资源的体育局方面也不愁找不到接盘者。找问题,只能从其他环节动脑筋。

最容易被人念叨的“体制”自然被端上台面。CBA俱乐部的传统体制,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他们却能够撑到今天仍保有近半数比例,至少说明其追随着中国国情。效率偏低、责权不明的毛病是共性,并不代表着不能绕开这些弊病,本赛季的上海队同样是“国有民营”,怎么就落得个名利双收?

相比山东方面的账务纠纷,江苏南钢俱乐部的纠葛要复杂许多,当中折射出的影子却总是模糊不清。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还停留在联赛之初的那种运转模式,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说是南钢与体育局合办,双方各自占多少股份竟没有明确界定,只是出钱的事情找南钢,定人的事情找体育局,可一旦两种因素搅在一起,制度上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行为的损耗,包括稳住人心这样的事情,本来就需要物质精神双重作用,如今眼看却是哪一招都不灵。不是不灵,没用心而已。

再联想到辽宁俱乐部赛季中途更换主帅的那一场戏,传统型CBA俱乐部简直要彻底成为反面典型,恨不得一夜之内他们就该成为CBA的落后生产力并且遭到淘汰。可是你再扭头看看,百分百民营的CBA俱乐部成功的又有几个?冠军宏远不是也还借着体育局的一臂之力建设梯队?

CBA,不是谈理想之地。困境中的江苏,赶快从现实入手。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