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问:中国足坛何时再出“金哨”?务实主义者说:还有谁愿当足球裁判?!
前者的尴尬是:在外,中国足球假球、“黑哨”影响恶劣,国际足联敬而远之,多少人还信任中国裁判?在内,中国足球人口萎缩,比赛少了、联赛水平下降,裁判缺少高水平实战,业务水平如何提高?在球场上时刻面临球员挑衅,在赛场下承受球迷南腔北调的谩骂,多少积极向上的青少年,还敢于充当中国足球的“出气筒”?…[详细]
足球裁判生存面临着困境,这正是中国足球基本秩序崩溃的一个缩影。
教练球员球迷齐指责裁判
现在的中国足坛,裁判真是受尽千夫所指。国安和足协关于判罚的扯皮,根源也是裁判,国安主帅用一句诗骂裁判,李章洙的指责甚至比他更给力…[详细]
而球迷则选择用矿泉水瓶攻击主裁判,还愤怒的喊出了“裁判畜生、黑哨”、“换陆俊、裁判收钱”的口号 …[详细]
国外裁判生存状况并不差
在中国,很多裁判员是大学教师,他们在业余时间执法比赛,而参加一场中超比赛的收入,大概是1000元。
这个收入对普通中国百姓来说不少,但比起国外同行就差远了,一名英国职业裁判年收入大概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是英国普通百姓的四五倍,日本裁判的年收入也有100万元人民币…[详细]
黑哨其实源自体制
出现黑哨问题更应该批判的是一个整体制度,抓几个黑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足球出现急功近利现象的原因很多,它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足球赢了,一个城市就赢了,某些领导还拿来作为政绩,这样的话肯定会出问题。
没有行贿的人怎么会出黑哨呢?作为一个裁判来讲,应该杜绝那东西,但是更应该从制度上下功夫。
秩序崩溃裁判难活
黑哨只是“体制”这个怪兽产下的“蛋”,现在,几个黑哨被抓,“蛋”被掏空,但下蛋的“鸡”还在,未来仍会在生出同样的“蛋”。
反赌扫黑之下,中国足球原有的秩序被涤荡一空,而新的秩序未能建立,这正是中国足球裁判生存困境产生的真正原因。
怎么办?学习外国经验
各国足协都有裁委会,为了避免拉帮结派,在为联赛选派裁判时,裁委会需要考虑横向,纵向回避问题,同时对裁判员人选进行集体讨论。而中国足协缺失的正是集体讨论,一人说了算。
为了防止出现黑哨和官哨,国际足联有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每年裁判员需主动向当地税务或者司法部门申报一次,这就具备了法律效力。
![]() 还有谁愿当足球裁判?足球裁判的生存绝境恰恰是中国足球基本秩序崩溃的表象,也就是说,要想让足球裁判的社会地位不再如同过街老鼠,中国足球需要全盘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