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四年前伦敦奥运他们称霸赛场,四年后的今天虽无缘奥运却在另一个主场继续开启挑战之旅。

他们或是不想被裹挟主动转战职业拳坛的邹市明;或是因伤病无奈暂时离开的焦刘洋;亦或是完全意料之外落选的“五金王”邹凯。

无论是谁,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们——人在主场,故事继续!


文/朱曼丹 徐思佳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李雪英在中国举重队接连几天失利后,抗住压力拿下一枚金牌,但是在13年全运会预选赛上她失利落选,从此宣布退役。2015年,里约奥运会之前,李雪英重出江湖,再次发起对奥运金牌的冲击,但是事与愿违,她最终与本次奥运会失之交臂。经历了退役-复出-又退役的李雪英,是如何看待现在的生活的?

text

curr/total page

举重冠军难舍赛场 电视机前关注奥运代表团

7月18日下午,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仪式和动员大会。被称为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里约奥运军团,由416名运动员组成。当时,在电视机前的李雪英,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女子58公斤级冠军,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回忆突然就涌上来了,我想起四年前自己也在相同的地方,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我真的很怀念很怀念奥运。”   作为拼搏在一线的国家队队员,通常只有在摘下那一枚耀眼的金牌时,成为世界冠军之后,荣誉和掌声,知名度和事业发展的机会才会铺天盖地涌向他们。而就算是拿到了奥运冠军,也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保持这种荣誉和关注度,奥运会一过,他们的名字又会消失在现代人们忙碌又喜新厌旧的视线中。

他们用本应耀眼的青春,重复每天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退役后,胸前挂着的金牌更加沉重了,属于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想起为奥运会备战的日子,这个长相清秀又腼腆的姑娘的眼神里流露出独特的光芒,当时的紧张和压力一幕幕似乎又浮现在眼前。2015年再次复出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李雪英还是与奥运会失之交臂,但是乐观的她,用几十年举重训练所磨练出的坚韧品格,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

蜕变:十几年训练打磨出的“举重型人格”

赛场上,李雪英面对眼前的杠铃,“稳、准、狠”三个字出现在她脑海中,当把杠铃举过头顶的那一瞬间,她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她是在用双手撑起了自己的梦想。

  李雪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姐姐李雪久,曾在2002年世锦赛上为中国队拿下一枚53公斤抓举金牌。在李雪久的影响下,她从10岁起就开始练习举重。

“举重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从小在县城长大的李雪英,心里清楚自己就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好好上学,二是早点开始工作。但是自从接触了举重,李雪英的世界更加开阔了,举重给了李雪英更多的选择,这些视野是一个平常县城孩子不可能理解和接触到的。

长期的国家队训练让她学会了一个道理:“在一个队里面,运动员是要承担责任的,一是你要为整个团队拿成绩,二是拿了成绩之后你还要保持,在这个保持的过程中,我的记忆是非常刻骨铭心的。”

2009年是李雪英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内,她在全国锦标赛上拿下了第一枚金牌,随后又在世锦赛上拿下三枚金牌。这些成绩给予了巅峰时期的李雪英很大的信心,从那时起,她开始在心里慢慢筑起奥运冠军的梦想。

海南集训改变了这一切,一次训练结束,她觉得腰特别疼,就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这一躺上就再也起不来了。

李雪英居然也没有叫队友帮忙,自己试了好多种办法,平躺着起不来,蜷着腿也起不来,最后是把身体挪到床边才起来。起来后队友说要一起吃饭,她当时却坐在床边,心里五味杂陈。当时的她突然一下子觉得没有依靠,非常心酸,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时我就想,站不起来是吧,谁扶我一下,走我们吃饭去。”一向不愿意让身边人担心的李雪英,总是把委屈和伤心藏在自己心里,当时那一句潇洒的“走我们吃饭去”,是李雪英自己承担住了一切心情的大起大落后,说出来的漫不经心。

现在回想,这就是举重带给她的蜕变,从一个没吃过苦的县城女孩,蜕变成一个品性坚韧,为梦想而执着的奥运冠军。举重对于李雪英来说,是一种信念,帮助她成长。

“举重对我来说特别亲切,我付出很多,对举重的记忆甚至超过了家人的记忆,训练苦不苦主要看自己的心态,如果你有目标,有追求,就说不上苦。”

反差:落魄前奥运冠军重拾旧梦

12年伦敦奥运会拿下金牌后,李雪英一夜成名,当时受关注度也很高,但那之后,李雪英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13年全运会成绩不是很理想,再加上当时腰伤比较严重,就想着既然这样还不如退役了。”当时的李雪英非常失落,跌到了谷底。

“一年前这么辉煌,一年后却这么落魄,”她这样表述当时的境况。那段时间,就像许多前辈一样,一个曾经的奥运会冠军,从蜂拥而来的掌声和鼓励,到短时间内被人们完全遗忘,而其中间隔的时间并不久。

但是这种落差并没有影响到这个正能量姑娘:“这个节奏是很正常的,有光环的情况下大家都蜂拥而至,没有那么辉煌的时候,曝光率和关注度自然会下降。还是自己没有保持好自己的运动寿命,如果当时好好保持,关注度也会持续的。”

李雪英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复出。“当时年龄还小,考虑的其实并不是很周全,对自己以后的道路也不是很清晰。举重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项目,当你全身心投入的时候,你可以很成功,但是只要你稍微一松懈,不管是力量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状态训练,成绩就下滑得特别快。但是如果调整好心态,身边所有的因素都在向着你的时候,奥运冠军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命运弄人,这一次拼尽全力,并没有能够成功。

对于外界评论现阶段女举“人才慌”的言论,李雪英并不认同。“我从来没有对中国举重队失望过,这是真心话,我们的整体厚度还在,我们只是在酝酿,这是一个过渡期,我对他们是很有信心的。”

未来: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奥运冠军

2015年李雪英开始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究生,运动教育专业。上学对她来说是另一种体验,之前在训练队,每天见的都是相同的人,做的都是相同的事。慢慢地言语表达,文化知识,理论思维都停滞不前。李雪英一直有一颗好学的心,别人都是只选28门课就够了,她足足选了34门,对知识的渴望让她什么都想接触一下,学习非常认真。李雪英说:“上了研究生,让我的思维变得开阔,很多事情想通了,生活也丰富起来。”

当被问起现在是否还憧憬奥运冠军时,李雪英想都没想坚定的说:“我有。”

“当一个运动员辉煌时期过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沉寂自己。”这是李雪英说给自己也是说给其他运动员的一句话,这也是她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李雪英此前加入了河南省一个民盟党派,他们曾经到某希望小学见那里的小朋友们,教他们举重的知识。“当时我感触特别大,那些小孩子特别淳朴,一直问我:姐姐怎么举啊?我觉得他们应该多接触体育的东西,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可以去。”李雪英知道自己再冲一次金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也还是要用自己的正能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在社会上做出一些回报。

现在的李雪英正用之前十几年修炼出的“举重型人格”,在新的人生旅途上拼搏,属于她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她用自己的正能量,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最后她想对自己的师弟师妹们说:“放平心态,放开拼搏,属于运动员的中国梦就在下个月!”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