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杨毅侃球:男篮的失利不是某几个人的问题 战术建立在基本功之上

转自微信公众号:杨毅侃球

这届篮球世界杯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

是阿根廷极致纯粹的团队篮球,是西班牙一板一眼的战术和硬实力,是塞尔维亚在魔球地带纵情挥洒的天赋,是NBA复仇者联盟再度集结的号角......

与之对应的,则是易建联淌满汗水略显无力的11号背影,是中国男篮未来数年都可能无缘世界顶级赛事的下行前景,是国民情绪继国足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反向宣泄,是几乎成梗的“边线球”和“叫暂停”,和已经成梗的“钻石”与“牛角”——在这个玩梗才是王道的时代,一个事物一旦成梗,那就永远失去了自我辩白的机会。

作为一个篮球写手,我不想在各路媒体自媒体、微信微博号、五台中央台都消费过男篮的情绪之后,再一次在男篮的成绩单上踩一脚。也不想单纯搬运钻石和牛角战术的图解手册,水一篇连我本人都不明觉厉的所谓“深度分析”。我更想从基础的篮球观念出发,在“钻石牛角”成为烂梗之前,写一写我所理解的钻石与牛角。

用某篇小说的台词:我只想让事情是它本来应有的样子。

其实钻石与牛角战术并不复杂,说到底打篮球也不是造火箭,和22人参赛、拥有前中后三条战线的足球相比,5v5的篮球比赛已经是非常简单了。

钻石与牛角战术,都涉及到两个最基础的概念:中锋,掩护。

中锋,英文名叫center(中心),顾名思义,就是场上的中轴、队伍的中心。在制空权无比重要的篮球场上,中锋作为身高最高、身材最壮实的球员,其战术地位不言自明。他们不仅可以在篮下终结,也能利用视野优势指挥攻防,还能利用身材优势给队友做掩护——挡住他们的防守人,给队友创造进攻空间(持球人和内线队友的掩护配合一般叫做挡拆,无球人的掩护配合一般直呼其名),从古至今,挡拆/掩护,都是篮球场上最基础,也是最难解的阵地进攻方式。

那么,你们觉得篮球场上,哪里是阵地战进攻的中心地带?

答案——罚球线。

场上身高最高的人,自然拥有最好的视野。而中锋一旦在罚球线区域接球,那就像猛虎归山,潜龙入海。可以直接跳投,可以持球攻框,能把球传到两侧和篮下,也可以和外线的队友做递手掩护。所以无论在NBA还是在国际赛场,内线球员在罚球线区域持球,就成了非常普遍的进攻起手式。

在西班牙击败阿根廷夺冠的比赛中,西班牙的内线支柱小加索尔直到比赛开始第五分钟,才第一次在低位背身单打,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高位持球策应。

这一回合完美展示了罚球线区域的小加是怎么带动西班牙队进攻的——小加在接球之后,卢比奥和尤伊分别拉开到三分线外,另一名锋线球员利用小加的掩护,在右侧腰位背身准备接球,而左侧的球员,摆出一副“要给卢比奥做无球掩护”的姿态,突然加速内切,小加心领神会,一记传中,助攻队友空切上篮得手。

最妙的是,由于小加的射程威胁,他的防守人也不敢放空他去镇守篮下。

中锋在罚球线持球,内线和外线都有进攻选择,一旦发现机会,立刻传球形成助攻,这就是完美的“中锋站罚球线策应”战术。

中锋(内线)站罚球线区域,另外两个队友站低位,最后一个无球队员站篮下,四个人形成类似菱形的站位,这就是“钻石”战术。

严格来说,钻石和牛角都不是战术,而是进攻的起手式,后续的变化基本上和钻石牛角没啥太大关系。像阿根廷这一回合,就是比较典型的钻石起手式:两个球员在禁区内,给另一名队友做无球双掩护。

但在这之后,变化就来了:这两个球员又做了次交叉掩护,紧接着其中一人又迅速切到三分线外接球。

接球之后和中锋打挡拆突分,回传给高位中锋,紧接着中锋又传给弱侧的坎帕佐,于是坎帕佐再和中锋打挡拆。

最后坎帕佐利用挡拆出来的空档,干拔三分打进。不过到这一步,就已经和“钻石”没啥关联了。

一个中锋站罚球线可能有点单薄,不要紧,中锋和大前锋,两个内线都可以拉出来,分别站在罚球线两端——也就是俗称的“牛角位”——既能增加进攻选择,又能拉出内线空间,还能用双重掩护来提升掩护质量,创造更大的进攻空间。

于是,双内线站定罚球线两端的牛角位,牛角战术,水到渠成。

和钻石一样,牛角也是一种战术起手式,后续的变化远非几页战术手册就能写清楚。而随着现代篮球对“球场空间”的开发利用,内线球员也不再局限于“罚球线附近”,他们可以直接拉到三分线上,和后卫打双掩护战术,剩下两个球员则站定底角,最大限度地拉开空间。就像这次法国队策动的牛角进攻一样——尼利基纳在运球推进的过程中,还特地翘起食指和小指,比了个非常摇滚的牛角手势。

没错,这就是德安东尼最会玩的V字挡拆。

说白了,V字挡拆不是什么高深的战术,也不是德帅的付费专利。我更习惯将其理解成牛角进攻的一种“特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持球后卫的个人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球场空间——而这,正是德帅的长处所在。不是其他队伍的V字挡拆不好使,而是德帅针对持球后卫的调教太过到位,纳什和哈登太过牛逼,小斯和卡佩拉作为挡拆伙伴太过优质,他们的外线队友也相当给力(至少能作为三分威胁而拉出空间)。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太阳队的7秒进攻和火箭队的剑走偏锋。

所以,也不是钻石和牛角起手式没啥用,从NBA到FIBA,全世界所有打篮球的职业队伍,都要练习这种基础的战术起手式,但打出来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我们看上面几个回合,阿根廷和西班牙人动球动,中锋拉得开空间、传得了球,掩护也扎实,外线球员们跑位积极明确,后卫出球速度快,判断果决,不轻易停球,投篮也有威胁,因此才能用最基础的起手式,打出赏心悦目的进攻战术,最终把球投进篮筐。

所以又回到了那句名言:打篮球不是造火箭,关键还是看人。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队为什么打不好钻石和牛角:

周琦和王哲林两个内线站高位,给后卫做掩护。这个牛角起手式没啥问题,但周琦在给队友作掩护之后,持球的孙铭徽并没有传给空切的队友(担心冒险传球被断),在弧顶停顿之后,也没有和周琦打上有效的挡拆,最终孙铭徽在三分线外再次停球。

这一回合,郭艾伦借易建联掩护(在我看来,易建联是中国队掩护最扎实的内线球员)获得空位机会,而尼日利亚的防守人直接选择绕过易建联的掩护,放出了郭艾伦巨大的空位机会。

然后郭艾伦撤步三分,打铁。

郭艾伦的这一回合,让我想起了关键时刻的德罗赞——因为没有远射威胁,所以要突到罚球线附近才能出手,而这时候防守人已经近在眼前,所以要么强行干拔,要么分给队友,但在他停球的这一刻,对手们已经做好了干扰他传球的准备。

德罗赞只是在关键时刻出现这种问题,而时时刻刻被对手绕防的中国队员们,却在几乎每个回合都上演这样的剧情。

而全队唯一一个有远射威胁、被对手全程贴防的后卫,是传球能力还不算好的方硕:

五场比赛下来,方硕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9%,中国队三分命中率最高的球员,是36%的易建联。

在这个全员三分、极致空间的时代,中国男篮确实跟上了潮流——易建联和周琦这两个主力内线都有一手三分球,周琦在世界杯上的三分命中率虽然只有30%,但比赵睿方硕郭艾伦和孙铭徽这四个后卫还高。

是的,这就是问题所在,当后卫们的三分球还没内线准的时候,这支队伍要怎么打球?

我在上文不止一次地强调空间的重要性,无论是钻石还是牛角,无论是挡拆还是掩护,无论是内线还是外线,没有空间,战术就无从谈起。而战术本身就是给你博取空间的,当你无法有效利用空间,那战术就像出不了水的水龙头、拔了插头的电风扇。如此一来,教练哪怕再怎么念叨钻石牛角,都无济于事。

当防守人面对挡拆/掩护,选择缩在里面绕防;当你突破进内线的时候,侧翼的队友却带着防守人往篮下赶,反向为你吸引协防;当队内最好的内线球员要在外线为后卫们拉开空间,而其他球员却无法在罚球线附近投进一个简单的半截篮......你还牛角钻石个什么劲?只能打成牛脚砖石。

此刻我满脑子都是范志毅大将军的名言:“他能打好吗?打不好,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更不用说上述回合中展现的其他问题:后卫太过犹豫,缺少弱侧挡切配合,传球、空切和掩护质量不高......和国外队伍相比,中国队几乎每一个阵地战回合,都显得那么不自然,追根溯源,基本都是缺乏空间所致。

因为投不准,所以弱侧挡切基本没有威胁;因为投不准,所以挡拆威胁减半;因为投不准,所以内线格外拥挤;因为投不准,所以后卫很难做选择,只能频繁停球......

当类似种种的尴尬问题像雪花一般压满整个屋顶,李楠教练“牛角钻石”的呐喊更像大厦崩塌前的绝望挣扎,就算我们侥幸躲过了“领先叫暂停”和“边线球失误”,也无法忽视这个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

你不能强行无视掉屋子里的大象。

最后,我们总是要回到最基础的问题:把球投进篮筐。库里之所以超越时代,是因为他重新定义了“投篮”,阿根廷之所以凭借最矮的阵容击败塞尔维亚和法国,是因为他们全员三分化,把团队篮球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现在才是真正把“小快灵”发挥到极致的队伍)。投篮是篮球这项运动最本源的技术,当我们的三分和罚球命中率都是世界杯垫底,类似“关键时刻紧张”、“战术执行不力”或“伤病困扰”之类的借口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无论牛角还是钻石,甚或是更冷门一些的“锤子战术、鹰式挡拆、西班牙掩护”,一切战术都建立在基本功之上,就像一切数学原理都建立在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上一样,练好投篮才有资格谈更复杂的东西,这就是篮球世界的公理,不需要什么理由和证明。

所以,中国男篮在篮球世界杯上的失利,不是某几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基础体系问题的集中展现——国家队是中国篮球体系的顶层,是从人才选拔到联赛制度、从赛前备战到训练体系层层影响的结果。而国家队的表现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基层的方方面面。为什么最顶层的球员在国际赛场上连最基础的投篮都不稳?是联赛强度不够,还是赛前备战不足?是人才选拔的问题,还是我们的篮球理念出了偏差?

情绪宣泄很简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也不是难事,我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就能写出这么长的分析,还有更多的问题没有展开(比如这次男篮队伍的成员选拔,为什么带五后卫?为什么五个后卫都没篮子?往下延伸到人才培养和国内联赛,简直可以再写数千字),专业人士不可能不清楚。但从来是知易行难,多少人和事都卡在“解决问题”这道关口,然后不了了之,继续下一个循环。

而作为一个业余的篮球写手,我能做的,无非是抛砖引玉,在“钻石牛角”沦为烂梗之前,说出我对篮球和战术的基础理解,让更多人了解问题的真正所在,让大众舆论给那些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多一点耐心。

毕竟,我们都希望中国篮球变得更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yriesu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