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恩比德三大愿望清单:MVP、总冠军和美国男篮输球

(采访、撰文/王丽媛)

一个外形看似破旧的厂房里,不时传出拍球的震动,和教练的喊声。

这里,一个新的篮球馆,悄悄取代了之前足球训练场地的位置。

一眼看去,设施不算高级,但已经有了自己的篮球教练,和一群苦练基本功的孩子。

恩比德的家乡

这里是恩比德的故乡,喀麦隆雅温得。

在他之前,这座喀麦隆的首都中,只有两座篮球馆。

如今……

安静的16岁

恩比德总喜欢在做的菜里面加一点苹果酱。带点酸甜,是家乡的口味。

在故乡喀麦隆,一次篮球训练营中,手长脚长,身高出众,脚法灵活,视野宽阔的恩比德脱颖而出。这时,离他第一次碰篮球,才不过6个月。唯一能练习的球框,是邻居家水泥地上,一个歪斜挂着网的“场地”。

球龄一年时,他去了美国。这时,他16岁。

然而,这个“天才”的头衔,并没有给恩比德带来太多光环。

专访恩比德

“球队里,我总是被欺负,被嘲笑的那个。” 美国的第一场篮球比赛中,他接不住队友的传球,自己把自己绊倒,把球运到脚上……在用篮球说话的这个世界里,恩比德并不算扎实的基本功,让他面对着球队从5、6岁开始打球的孩子们,总带着份难掩的自卑。

“为了弥补这份差距,我每天扎根在球馆,苦练基本功。每天去健身房,每天加训,每一天。”

然而,难熬的不仅仅是篮球,更有生活。

掌握了三门语言的恩比德,在美国却面临着英语从零开始的窘境,表达的困难,口音等,让他成了一个话不多的少年,在本该躁动的16岁,多了一份漂泊的成熟。

他如今还是有口音的,喜欢在发音中加上浓重的鼻腔,但他总是力求发清楚每一个音,单独听下来,每个词发音已然标准圆润,这个过程,不知又要有多少“练习”。

稚嫩的恩比德

“还有孤独。在美国的第一年,最多的感受就是孤独。我经常在夜里听家乡的音乐,很慢的法文歌,或是雅温得语。”舒缓的音乐间,是他无法与外人道的思念和心酸。

他也学会了一道“混血菜”,在鸡肉和米饭上浇上苹果汁,听觉加味觉,总有种回家乡的错觉。

当然,最多的排解还是篮球。

学着“相信过程”的每一天,他几乎都泡在健身房和篮球馆。练力量,技术,对抗。队友拒绝跟他练习的时候,他就练习运球,投篮,急停,转身单打,所有基本功……

直到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时一样湿透,那份焦虑,也就随之排解了。

那个非洲走出来的孩子,就这样长大。

“梦”与梦碎

恩比德和奥拉朱旺

他第一个篮球老师,是“大梦”奥拉朱旺的一盘录像带。

简简单单的一卷带子,陪他度过了3年的 时光。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一帧,一帧,一遍,一遍……

科比曾说,“看录像带,从最初只能看到发生了什么,到后来演变成,看到本该发生什么。”这点,对于恩比德也是一样。

“脚步,运球,快慢动作的区别,面对包夹的应对,每个时间点,每个细节……同一个录像带,能告诉你很多故事。”在看录像带后上千上万次的模仿中,本来有的足球和排球背景,也渐渐加入其中,视野,脚步,速度,反应,这些都渐渐融合进他的篮球风格,一个超级巨星,俨然升起。

2012年,高中队史第一个州立冠军。

2012年,堪萨斯全额奖学金。

2013年,ESPN百大全美高中生排行榜,第一中锋。

2014年,大学生涯第一个三分球。

2014年,第一轮,第三顺位,76人。

然后,这个光速前进的按钮,突然静止。

骨折。赛季报销。

再骨折,赛季再报销。

伤病一度让恩比德绝望

没有人能想到,球龄3年的恩比德,能登上NBA球场。就像没人能想到,接下来的两年,他再没能打篮球。

在这期间,他的弟弟在喀麦隆车祸去世。

“我一度想回家,放弃篮球。我最初缺少耐心,复出太快,这也直接导致了再度骨折。”他即使拿着那份新秀合同,回到喀麦隆也足以过起不错的生活。他太想回家了。“一度,篮球不是生活,而只是伤病。我感受不到篮球的快乐了。”

幸好,他有了朋友,他学会了英语,当然,还学会了社交媒体。

2016年10月26日,恩比德首秀。22分钟,20分7篮板2盖帽。

自此,大帝出征,寸草不生。

扎根,发芽

喀麦隆的孩子开始爱上篮球

“我想成为恩比德,我想打NBA。”

家乡球馆的小学员,操着童音对着镜头说,然而,脸上却不是稚嫩,而是坚韧。

巴莫特,恩比德,西亚卡姆……这里有了新的国民运动,没有人再说这句话。“喀麦隆没人打篮球。”

这一幕总让人不禁想起,仅仅8年前,没人认识的恩比德,在邻居家后院篮筐投篮,每次命中时兴奋大喊的那声“Kobeeee”。

他的故事从那里开始,可篮球的根,也许扎得更早。

姚明让篮球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恩比德,也在努力着这一点。“喀麦隆的文化中心,还依然是足球,每个人都在踢球,每个人都希望能踢职业,但就像巴莫特帮助了我,我也在帮助其他人,如今有我们三个,以后也会有更多人,慢慢来。”

从巴莫特开始,或是再之前,喀麦隆历史第一个登陆NBA的球星,邦杰特开始。

恩比德成为国家骄傲

“非洲球员,将成为世界上篮球打得最好的。”恩比德这个看似猖狂的言论,也许不再遥远了。

“你看这赛季MVP是谁,你看最快进步球员是谁,你再看我。”恩比德采访中显露出稍有的激动。“那一天,在实现的路上了。”

他时不时还会想起小时候的愿望。当个总统,或是宇航员,他一直希望能改变世界,只不过如今,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我去过太多的地方,更希望能从底层开始,用我的名字,帮助他们改变生活。用篮球,改变命运,这是再美好不过的事了。”

西亚卡姆先于恩比德一步,拿到了总冠军。恩比德也拿到了他需要的动力。那个在篮筐上颠过五次的球,那记NBA历史上第一记抢七绝杀,和他赛后被镜头捕捉到,被做成表情包的眼泪,就是。

哭,证明在乎。

这次,恩比德又给了自己一年期限。就像他16岁来到美国,给自己一年 练习基本功的小目标一样。“明年再来,我会带着总冠军,MVP奖杯,还有最佳防守球员。”他随后想起,8月末即将开始的篮球世界杯。“哦对了,我实在看够了美国队拿冠军。再加个小愿望,我想看他们输球。”

恩比德眨眨眼,笑开了。

结语

恩比德是个话痨。

无论场上,场下,队友,家人,朋友,都有这个直观的感受。

“我再也不跟他打2K了,话太密。还都是垃圾话。”能一天把队友惹成这样的人,球场上也毫不迟疑地把这个能力展现给所有对手。

“我场上就用法语骂他们,遇上会说法语的,就用我家乡话骂他。”恩比德的狡黠里,带了一丝洋洋得意。“人们有个通病,有听不懂的时候,就总觉得在说自己。”恩比德的垃圾话,就这样在场上散布开来。

幽默,会聊天,不吝啬言语。他是个最好的采访对象,无论谈及国家,文化,篮球,偶像,都能洋洋洒洒说上个一分钟。句句到位。

你也从不会在他身上看到无论是独身来到美国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或是那两年他受过的伤,留在心上的疤。

他就坐在那里,憨中带一点皮,皮中又透着点憨,大智若愚。

他爱极了说大话,可偏偏每一个看似不靠谱的牛皮,又都实现了,让人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佩服。矛盾,却恨不起来。

这次,他又放了三句狠话,能实现吗?哪个能实现?

那就像他说的,一年后,我们再验收成果。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onicay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