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不止超低中签率标签 武汉马拉松“中部崛起”的背后密码

[摘要]至今才4岁的武汉马拉松不算中国跑圈的老人,比北马上马还低的中签率更是它的最大标签,但跑过汉马都的人都对它零差评,赛道横跨“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大家都想跑汉马,不过,前提你得中签。

“网红赛事”武汉马拉松

撰文/行者无疆

当你打开按照地理位置统计的《2018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地图》的时候,你一定会感慨:经济是决定休闲娱乐运动的基础。

数据来源:果冻科技

2018年全国共举办1581场跑步类规模赛事,赛事举办数量和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

和国家经济领域诸如“东部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开放、西部大开发”等等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相对应的发展规律在商业跑步类赛事领域也存在,不仅仅包括政策支持方面,也包括目前的发展现状:

从比赛数量上来看,光是浙江省一年都举办了180场比赛,都快赶上整个中部地区六省(豫晋鄂皖湘赣)的数量总和了;

而从比赛质量上来看也是一样,沿海一带运营情况非常好、级别也比较高的赛事比比皆是,而在中部六省,则只有一个武汉马拉松能够具有国内顶级号召力,成为马拉松赛事领域的“中部崛起”扛鼎之作。

说到武汉马拉松,堪称是中国马拉松领域的一朵奇葩,短短四年时间就造就了一座金字招牌:2016年横空出世,零差评口碑爆红;2017年加入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获评“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的殊荣;2018年全马在增加名额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成为国内中签率最低的赛事;2019年报名人数(15.5万)创国内赛事纪录,“国内体验最好的马拉松赛事”呼之欲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剖析武汉马拉松“中部崛起”的背后密码。

一、诚意的赛道

对于参加马拉松的跑者来说,这大概是最影响体验感的一点了。毕竟大家都是利用周末时间千里迢迢奔赴异地去参加的赛事,如果没有机会去体验一条好的赛道,那还不如在楼下小区的绿化带跑跑的呢?

说到这一点,武汉马拉松显然是非常有诚意的。自2016年汉马便确定了“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赛道设计理念,可谓是将江城武汉最具特点的地标性景点一网打尽,呈现给了来自全世界的跑友。【作者注:一城:武汉;两江:汉江、长江;三镇:汉口、汉阳、武昌;四桥:晴川桥(后因市政施工改为江汉一桥)、长江大桥、沙湖大桥、双湖桥。五湖:月湖、莲花湖、沙湖、水果湖、东湖。】

武汉马拉松选手跑过长江大桥和黄鹤楼

武汉马拉松赛道穿过风景怡人的东湖绿道

在这条赛道上,跑友们将依次穿过老汉口风情,奔赴长江大桥,途经蝶变新生的中山大道、满载老武汉记忆的武胜路、联动三镇的江汉桥、雅致如画的东湖绿道,一齐跑向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沙湖、东湖等地标性景区,最终进入终点武汉欢乐谷。既有丰厚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又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相信只要跑过的跑友都会对这条赛道印象深刻。

二、热情的观众

但凡跑过武汉马拉松的跑友,一定对武汉热情的赛道氛围所震撼。

早在2016年,笔者第一次跑完武汉马拉松之后,便被武汉马拉松的观众热情所震撼,写下了那篇“著名”的《那一场热情似火的武汉马拉松》,详细描述了他们在路边、桥下、头上、水上为跑友们呐喊助威的动人场景;之后2017年,自发为跑友呐喊助威的群众依旧热情不减

,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跑者。

你能想象一场马拉松比赛几乎整个赛道两旁都是这样的人流量?

热情的市民像电线杆上面的鸟儿一样排成直线,在十几米的高度为隧道里经过的跑者呐喊助威,堪称汉马版的“尖叫隧道”。

到了今年(去年笔者因故未参赛),明显的感觉到群众对马拉松赛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在加油呐喊之余,对跑友的支持和帮助明显的变得更科学了——知道在哪个点位该说什么样鼓励的话,该提供什么样的私补了!!

提高整个城市居民对赛事的了解和参与,这既是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居民的反哺,也能很好的提升赛事的品质。光是这一点,就要为武汉马拉松点个赞。

三、丰盛的补给

说到武汉马拉松,让跑者念念不忘的当然还有那一路连绵不绝的美食补给了。

今年的汉马,组委会官方共设置了22个补给站,共准备了25万瓶矿泉水、52万只水杯、近7万瓶功能饮料、4.5万根香蕉、1万多盒小番茄、3万根能量胶、4.5万根香蕉、4500公斤甜柑、1.8万片面包、4.8万件雨衣及2000袋盐丸,除此之外还有1.8万根鸭脖。堪称是“舌尖上的武汉马拉松”。

除此之外,各大赞助商也都有自己专属的能量补给站,提供对应的食物补给。

赛事赞助商为选手专门提供了奶油蛋糕卷、海绵小蛋糕、牛奶冰激凌等

某品牌在赛道旁提供的鸭脖补给,满足了大批吃货跑友

虽然说跑马拉松不是请客吃饭,但是,充足的补给是跑友们完成比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具有地方特色的补给则能够让跑友在赛场上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美食文化,这一点无形中也是加分不少的。

四、细致的服务

在武汉马拉松短短四年的赛事中,最受跑者好评的还是组委会的细致服务。不管是志愿者、医疗急救人员、或者安保人员等等等等,都具备很好的工作热情和技能。

尤其是志愿者这部分,本身几乎都是学生,可能很多人对马拉松这项运动根本不了解,空有一番热情,要把这份热情转换成服务赛事的技能,需要专业的培训,这就考验到了组委会的培训协调能力了。

别看递水这么动作很简单,但是志愿者的站位、手的高度、甚至是纸杯里的水量都是有讲究的。

本届赛事终点的“夸夸通道”让跑友们享受了一番贵宾级的待遇。

除此之外,组委会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是不惜成本,重金投入。医疗急救团队、摄影摄像团队都很给力。笔者也是在2019年武汉马拉松赛事上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参赛照片,见识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文艺表演(本次赛事一共有29个单位、11所学校,参演人员超过1400人为选手表演各种节目为选手助兴)。

2019年武汉马拉松的服务配置表,可以看到组委会在赛事方面的投入力度

为了给马拉松选手助兴,赛事组委会把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编钟(当然这个是复制品)都拿出来了,这还只是本次赛事沿途40支特色加油站中的一个。

一场马拉松赛事有了这样的配置和服务,想不火怕是都有困难吧。这也大概就是武汉马拉松“中部崛起”的背后密码,做事用心用力用钱的背后更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投入。

对于商业赛事行业来说,这样的模式并不算是特别健康。但是对于武汉这个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悠久的城市而言,在全民运动时代打造一个如此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势在必行,这甚至对于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部地区来说,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毕竟中部六省也只有这样一个层次的马拉松赛事)。

而对于跑者来说,我们绝对是既得利益者,能有这样的高服务水平赛事,得之我幸。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享受赛事,享受奔跑的快乐就好。不过,前提是你得中签。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onggf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