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斯诺克中的孤独王者奥沙利文谁敢不服?

文/韦雨木

奥沙利文又赢了。

巡回赛的冠军,让他的名字和亨德利比肩,又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可43岁的奥沙利文显然不在乎这些,他的面庞依然写满了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调皮与狂傲,仿佛在诉说着天才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我疯癫,我狂妄,我不在乎奖金和排名,我只是爱打斯诺克。

没错,他是斯诺克赛场里的王者,可也是最孤独无人理解的那个。他能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一览众山小,也会时不时“精神分裂”一般,头撞裁判,口喷协会,甚至说和自己比赛的对手没有脑子……

可你不得不承认,有了他,斯诺克日渐泯灭的江湖之火,还能在聚光灯下闪耀一番。正如巴里-赫恩说的那样,斯诺克需要这个亦正亦邪的天才王者。

“任何一部肥皂剧,既需要英雄,也需要痞子,罗尼绝对有能力一人分饰两角。”

胜利

又是一个冠军。

奥沙利文43岁了。正当所有人以为年纪越来越大的“火箭”只能耍耍嘴皮子时,他却用一场场的胜利掌掴着所有质疑他的人们。

哪怕他如今的比赛策略早已“养生化”,可个人赛季的第五个冠军,追平亨德利36项排名赛冠军数纪录,超越塞尔比时隔九年重回世界第一……依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格在他早已快写不下的荣誉簿上。

这就是一个王者交出的数据。他是个彻彻底底的天才。

“他身上所拥有的,其实已不是什么球技,而是妖术,一种令凡夫俗子们望尘莫及的魔幻力量。”

这是球王戴维斯对于“火箭”的评价,准确无两——没有这种魔幻力量,奥沙利文不可能在11岁时就在一项16岁以下的斯诺克赛事中赢得450英镑奖金,也不会在19岁就获得英锦赛冠军;更不会总是看起来嬉笑怒骂着却一次次轻松战胜对手站在最高领奖台。

奥沙利文出道时是右手球员,1996年在世锦赛第一次使用左手时,加拿大人艾联认为他不尊重对手。但奥沙利文认为,自己的左手比对手的右手有更好的实力。

为了证明自己左手的实力,并给为此次事件而举行的听证会提供证据,奥沙利文使用左手和前世锦赛亚军威廉姆斯进行了3局比赛,而且全都赢了。加拿大人的指控也自动撤销了。

2013年世锦赛,当复出的奥沙利文夺冠后,一幅漫画开始流传了。漫画里,当奥沙利文决赛中的对手霍金斯气喘吁吁爬到了山顶时,前者却从容站在更高处的一朵云上。那些运动员们苦练多年,却在这样的对比下有些枯燥和多余。

简单的胜利,也让“火箭”时不时懈怠一下。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对于练习的懈怠。他毫不否认自己是天才,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虽然“我一两个月不练球依然能赢”看起来像是说大话,可奥沙利文就是证明了他可以。

狂妄

“火箭”就是不同寻常的。

和他亮眼的成绩相比,他的狂妄不羁,给当代斯诺克留下的回忆或许更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在这项高贵的绅士运动中,虽然他也穿着正装打着领结,可显然那只是表象。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在想什么,又或者他压根和别人不同——他内心住着的,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另类,披着在旁人看来荒唐至极的外衣。

他是口无遮拦的那个。他会吐槽英格兰赛有尿味,是个地狱般的鬼地方;他会直言斯诺克协会为了消减预算不顾球员死活,要创办赛事自立门户;他会在复出夺得世锦赛冠军后留下“就像妓女的内衣”这样的感受……

他也总会做出点在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情。

2016年的威尔士,他本有机会打出单杆147,可面对再也简单不过的红球,他却选择了走另一条路——147有什么难的,要打我就打146。

“火箭”四十岁的面孔写满了调皮和不屑,就像一个孩子面对自己不爱吃的糖果时甩得老远。他轻狂,他说,现在的奖金配不上147,我要等它不断增加,值得了再说。

而当职业生涯千杆破百的纪录近在眼前,奥沙利文又玩起了与众不同。他直言,自己破纪录的地方不会是巴恩斯利那样又破又旧的休闲中心,他说那里是老人和狗随意走动的地方。没错,在他眼中,不是每个场馆都配得上记载他职业生涯千杆破百的伟大纪录。

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这种“荒唐”,甚至表现在他于对手的态度中。

无数次的表态里,你都能看到他的鄙视。在他眼里,斯诺克永远是华山论剑,而不是王盘山大会。只有那些站在斯诺克顶端的人,才有资格和自己对决,只有那些有着天赋的高排位选手,才有资格在这样高贵的运动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

于是,当他看到威尔士公开赛不设资格赛,有多达128人从第一轮打起,高排名球员频频爆冷时,给它直接冠名——“墓地公开赛”。在他眼里,那些对于输赢无所畏惧的低排位选手会以逸待劳,这对他这样的选手不公。

事实上,他甚至还说过斯诺克70%的球员都是白痴,与他们打球就是浪费时间。除了少数几人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头脑。或许,在他眼里,真正算得上对手的,整个斯诺克界,恐怕也不会超过十个人吧。

享受

奥沙利文也曾是那个“凡夫俗子”。

作为运动员,他当然逃脱不了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冠军的追求。可当他一次次捧起奖杯,却越发觉得自己被斯诺克“奴役”了。

他一度要求自己每次练习必须达到完美——可就像练习神功一番,越心急,越容易走火入魔。他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那些一个个超越前辈超越名宿的想法,随着冠军的积累,却成为难以言说的压力。

甚至,当那些贫寒的出生、父亲因杀人罪入狱妹妹沉溺吸毒的画面,也在“火箭”挥杆时出现,让他方寸大乱。他想去逃避,却没发现出口,长长的甬道,摆满了酒,大麻。摇滚开到最大声,伴随着酒精和大麻,成为他暂时躲避的方法。

“有时候一到早晨,我躺在床上,想着起床又能怎样?所以就继续躺下去,直到下午1时才挣扎爬起来,喝一杯,开始一天又一天无聊的生活。”

他被人看做“精神分裂者”了。在无数次比赛中,他干出荒唐的事情——用头顶撞官员,叼着香烟出席发布会,大爆俚语,竖中指……可老天不忍看天才沦落,把斯蒂夫-彼得斯送到奥沙利文身边。他告诉奥沙利文,享受比赛,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慢慢的,他开始学着享受比赛。他不再被斯诺克奴役,精神得到了松绑。他学着戒烟戒酒,吃健康的食物,坚持跑步锻炼。甚至,他有了结婚的念头,还想着和过去21年只看过10次的女儿和解……

奥沙利文也养成了个习惯。每项锦标赛后,都会在手机上做个备注。如果发挥很好,就打一个笑脸。如果就是一张普通的脸,就说明还行。如果是一张悲伤的脸,就是说打得很糟糕,一点都不享受。

对于奥沙利文来说,以后的比赛,都是享受,正如他九岁那年第一次接触斯诺克,这项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一样。

对于成绩和排名,他早已不屑。他有了太多的冠军,也拥有了足够多的荣耀。他只想好好打球,只想让斯诺克变得更好一些,“我会用所有的积分排名以及奖金去换这项运动给我带来的爱与经历,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开始——这是你不能用钱买的。”

对于他来说,这种快乐更重要。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enyf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