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沪媒:击败中国足球的 是唯身体论的傲慢与偏见

21日,又一次输给泰国队的当晚,怎么责骂卡纳瓦罗和这支国家队已经成了自由发挥的文字游戏,自然会有同行去执行。22日,当中国国奥队以5比0击败老挝,获得向2020东京奥运会资格冲击的第一场胜利后,球迷的内心依旧五味杂陈。笔者能想的,是关于中国国家队陷入一种基于历史的冥想。细究历史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历史之客观会让人怀疑自己。

1990年亚运会上男足比赛中,中国队在国庆节0:1意外输给泰国队,这个事件和前一年的“黑色三分钟”、以及两年后的“默迪卡黑色9分钟”一起,促成1992年红山口会议的开启,确立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路线。那么多的足球人,在1994年4月初的甲A元年开幕式的兴高采烈中,恐怕怎么也不会料到职业化25年之后的春寒料峭中,会展现一个同样的输给泰国队的结局。对标泰国国家队,似乎我们的25年空忙一场;对标泰国国家队,从意识到执行,中国队踢得已经不是足球。

球迷往往是说破“皇帝新衣”的孩童,他们说,除了守门员颜骏凌,中国队的其他人都是不合格的。

而很讽刺的就是,按照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25年的选材标准,捅穿中国队球门的“泰国梅西”颂克拉欣,其1米58的身高在中国足球教练们的眼中是不合格的,哪怕梅西这样的身高在中国也是不配成为职业球员。这似乎在另一个角度佐证了——“中国足球……不是足球”。

似乎也就是从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培养苗子、选拔球员开始被量化:看身高、看速度、看耐力、看肌肉。因为身高的劣势,吴群立、彭伟国、谭恩德这样的广东流派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yoyo的存在,高峰这样的灵性前锋不得不提前挂靴;因为个头和肌肉的优势,北方尤其是东北球员逐渐渗透到各个俱乐部。壮实能跑,成为中国足球的主流,似乎场上的11人是去参加一场搏击,却怎么从来没人问过如今的主帅卡纳瓦罗:“法比奥,你这1米75的个头,居然能捧起大力神杯?”

弹跳力、判断力、冲刺力、盘带力、大局观、节奏感……在足球的领域,这些有球的指标显然更重要,也是卡帅在身高劣势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关键词,却因为其中充斥着太多的“非量化指标”而令人难以把控。但别忘了,因为身体劣势而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球员,往往更多地使用头脑,最终成为球场上的领袖人物;而有些仰仗着极佳身体素质的球员(比如那位前曼联球员),滑落的速度有多快!

徒有身高,判断高球能力差又有何用?徒有速度,不会带球过人为何不去场外的田径道上奔跑?徒有耐力,纯粹跟着对手的节奏又能消耗多久?徒有强壮,把球停在五米外又有什么意义?用田径的眼光选材是一种足球培训的懒政,那么多年我们看到的就已经是这种懒惰的结果,就是那种丑陋到你没法接受的足球——而看上去他们似乎又很努力地在奔跑的样子,就是和球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至今,中国联赛依旧唯身体论。最近十年的中国籍球员中,谁能找得到哪怕一个类似于颂克拉欣的球员?这似乎也在一个侧面回答了“为什么泱泱大国找不到11个会踢球的人”——因为我们的选材标准不是持球指标,而是无球指标。

那么你猜,哪家俱乐部会想着去引进身价150万美元的颂克拉欣?哪怕如今加倍到300万美元,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简直是小意思,如此这般的中国球员都可以标价上亿,七进七出敌阵如探囊取物的颂克拉欣还不值2000万人民币?

不会的,我感觉,不会的。不会有俱乐部去引进泰国、越南那些像泥鳅一般滑腻灵巧的球员,因为——风险大呀。那种对于好技术而差身体球员傲慢和偏见,不仅仅笼罩在东南亚球员身上,也依旧在那些“数据指标不合格”的技术流足球少年身上,所以中国足球越来越不像足球,所以会在足球运动的规则体系下输给真正踢球的球队。

一个颂克拉欣其实能够提醒我们很多事情,比如有些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了:

1,职业化以前因为地域闭塞而产生了万紫千红的足球风格人才供国字号选择,为何因为职业化后的频繁交流反而缩到一个狭隘的选材模式,以至于国家队都是“更高+更快=更弱”?

2,竞技层面是否悄悄地经历了一场“劣币驱逐良币”,根由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3,消耗了恐怕有千亿人民币的、二十几年的职业化联赛,若是以国家队的成绩作为数据参考,以国家队的场面作为主观评估,是否更倾向于“失败”?

4,未来怎么办?

多问了,有傲慢和偏见,真的还会有未来吗?

(上观新闻 沈胜衣)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ica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