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会滑冰会外语还能操控系统 “双冰场馆”定制冰雪人才

本报记者 王笑笑

昨天,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北京外企莱茵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商贸学校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启动“双冰场馆”制冰人才培训项目,着力于培养冰雪场馆运行、维护和管理人才。该项目毕业生未来不仅有机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服务,更将成为“后冬奥时期”冰雪产业升级及首都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

建设中的国家速滑馆

运维冰场还要学英语和滑冰

据了解,本次培训面向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将于明年开始招生。学生将接受制冷、电气、外语、基础体育技能等课程培训,以期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及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提供保障。

作为北京市国资公司旗下两大冬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速滑馆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受训学生提供实训教学平台,并为合格毕业生提供实习、社会实践及就业机会,包括服务北京冬奥会等。同时,场馆还将为教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与合作伙伴携手完成科研任务。

据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此前曾多次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此次的合作更为全面,将从岗位需求到学生培养、从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从师资培训到团队建设、从志愿服务到实习实训、从场馆运行到赛事组织,全方位、多体系落实校企深度融合。“场馆将成为冰上课堂,我们的工程师、工作人员也会成为老师,将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倾囊相授。”杨奇勇笑说,自己也能圆一个“老师梦”了。

培养形式灵活,培训内容也很丰富。除制冷、电气等智能系统操控外,学生还将接受外语、体育技能等培训。“运行维护一座冬奥冰场,不仅要操控系统,还要与各国工作人员合作,有时还需要上冰作业,因此各方面能力都得过关。”杨奇勇说,“同时,学成后也不一定从事后台工作,而是可以胜任运营、销售等多种岗位,掌握的技能越多,机会就越多。”

冬奥人才赛后发展空间广阔

冬奥场馆需要赛后利用,冬奥人才同样可以被赛后利用。除服务北京冬奥会外,此次合作更是着眼“后冬奥时代”的场馆运营需求,做到未雨绸缪。“这些年轻人经过了冬奥会前的培训、冬奥会中的实战,必将成为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的新鲜血液。”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武晓南说,“从人才需求的角度看,场馆也是长远的受益者。”

北京冬奥会后,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冰上场馆都将长期持续运营,对专业人才也将产生巨大需求。然而,有调研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相关人才缺口巨大,现有运维人员数量及业务能力与冬奥级别冰雪场馆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作为场馆,既要保证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也要提前对赛后运营进行规划。冬奥会后,在奥运精神和冰雪魅力的感染下,一定会有更多人走上冰场。如何持续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让更多老百姓从冰雪运动中获得健康、快乐,并享受奥运红利,是我们要思考和落实的东西。”武晓南说。

到那时,培训班毕业生也将迎来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即便他们不留在‘双冰场馆’,也不愁就业。”杨奇勇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游泳中心一直在运营中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属性。此次合作正是践行这一原则的创新尝试,“我们不但要完成举办冬奥赛事的光荣任务,还要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解决就业——这是‘双奥场馆’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新闻

冰雪项目体验活动走进京郊

本报讯(记者 黄志阳)“让雪球飞”、趣味赛冰壶、VR体感滑雪……一系列模拟的冬季项目,让村民过了把“冰雪瘾”。顺义区李遂镇日前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暨冰雪项目体验活动,通过设置多个新颖的冰雪项目传播冬奥文化,引导村民了解、关注和参与冰雪运动,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

本次活动以“我的中国梦 健康新李遂”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6个村的176名村民报名参加。他们分成若干支代表队,参与了“让雪球飞”等冰雪项目团体趣味赛,以及吹踩气球、手卷辘轳、十字象限跳等8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项目的角逐。这些比赛新奇有趣、易于掌握,选手们边玩边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村民鲍燕民高兴地说,此次能在家门口体验冰雪项目,让她学到了不少冬奥知识,“真的期盼北京冬奥会早点儿到来!”

近年来,李遂镇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较快,现有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已建成“15分钟健身圈”,常年开展拔河、象棋、跳绳、广场舞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今年9月,该镇还接受了创建本市体育特色镇工作的检查验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ingwe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