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U25男足打联赛?全是坑!足协你真想好对策了么

腾讯体育10月8日讯 U25男足集训营的队员,按照计划今天前往北京报到,这些人首先进行4天的身体检查,合格之后,将前往山东泰安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培养意志品质。随后,队伍将在沈祥福的带领下,前往昆明封闭集训2个月,根据足协此前公布的计划,训练会一直持续到12月28日。

与此同时,也有消息指出,下赛季,这支被冠以“国家集训队”的球队,将会被拆分成2支球队,一支打中超,一支打中甲。打中超的球队,主教练都选好了——沈祥福,主场极有可能就放在集训地昆明。一切似乎万事俱备,只待2019。

问题是,“职业联赛”的重点,就在职业这两个字,如果凭空多一支球队,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容易的事。外界曾经数次呼吁中超、中甲扩军,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毫无疑问,如果这支球队踢职业联赛,将会面临一系列极难解决的问题。

国字号打联赛?这事似乎正在从“传言”变为现实

组队问题:拆成2支队打中超中甲?怎么拆?

如果按照坊间传说的把这50多人拆成2支队,一支打中超,一支打中甲,第一个问题就是队员怎么拆分,按年龄?不见得年龄小的队员能力就弱。

关键是,除了李铮、王梓翔等极个别球员,其他超过50名队员都已经在中超有过出场了,不少人还是绝对主力,比如张修维、何超等人,我中超打的好好的,你凭什么发配我去打中甲?说不过去。

U25集训营队员何超,联赛里稳稳的主力,已经入选国家一队,根本不需要足协操心锻炼

退一步说,即便我目前没在中超坐稳主力,但我还会进步啊,不能说今年中超没打上主力,明年就肯定还打不上。

具体怎么做,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不过,这种不确定性,对集训的队员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煎熬。参训的诸位不要想着现在联赛没打完,我的母队是会夺冠啊还是降级的问题,最好全身心的投入,一旦被认定态度不好或者状态不佳,明年被“发配”去打中甲,那可就亏大了。

成绩问题:成绩到底算不算?

目前中国各级职业联赛的参赛球队,都是中国足协旗下注册的俱乐部。而未来一旦足协自己组织国字号球队进入中超,那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这支临时加塞的球队,比赛成绩该怎么算?

此前足协与德国方面合作,搞出了一个U19国青打德国地区联赛的方案,如果套用那个方案,国字号球队的成绩应该不算入积分。但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俱乐部球队在和足协自己组织的球队比赛时,往往出工不出力,U19在德国只踢了一场,对方就是派的替补阵容出战。

1997年龄段组队在德国打比赛,只踢了一场,就无疾而终

如果明年国字号队伍征战中超也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比赛的锻炼价值势必大打折扣;既然如此,这种强度的比赛和让球员去打预备队联赛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如果足协不想让国字号打中超变成走过场,就必须要将这支球队的成绩算入积分,才能够调动中超球队们的“积极性”。但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升降级该如何解决?

设想一下,如果维持目前中超的升降级制度不变,明年算上国字号,中超球队将扩充到17支,这就出现了单数队,给赛程安排制造了麻烦;又或者,为了迁就明年国字号,今年中超只降级一支球队?中超已经快结束,如果在此时临时修改规则,整个联赛的公信力将荡然无存。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足协安排两支球队参加中超,这就解决了赛程以及升降级名额的问题。但是两支球队,连主力加替补,足协至少要抽调各级俱乐部60名球员,现在参加集训这批人还不够,上哪找这么多人?难题可谓一环扣一环,就等足协去解决。

公平问题:回避条款咋制定?

即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足协还需要解决一个“公平竞赛”的问题。

目前足协圈定的这些球员都来自于各家俱乐部,其中有不少人的老东家直接牵扯到联赛争冠、保级等敏感问题。打个比方,山东鲁能正在争夺联赛冠军,这时候遇见了拥有李松益、刘彬彬、姚均晟等人坐镇的这支国字号球队,这些球员是否应该设置一条“回避条款”?如果不回避,这些球员上场之后能卖力气踢吗?老东家正在争冠,我万一上去一脚给人家把希望踢破碎了,将来还要不要回俱乐部?球员肯定会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这是人之常情。

像鲁能这种批量贡献U25的俱乐部,如果打中超,这些队员以什么心态面对老东家,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发展成大伙深恶痛绝的“默契球”。现在足协对中超关键战都一律启用外籍裁判,对可能导致默契球的隐患自然无法等闲视之。中国足球刚刚从“假赌黑”的泥潭里走出来没几年,净化一个联赛把他拉上正轨,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毁掉一个联赛,滋生假球、默契球,可能用不了半年。

问题是,除非足协能够完全分离球员与所属俱乐部之间的合约关系,将他们直接转变成足协自己的球员,否则默契球的风险会一直存在。

但即便设置回避条款,问题就解决了吗?并没有!一支球队总共就那么些人,而鲁能、恒大这些球队,一次性就能入选5~6名球员,如果他们都不能上场比赛,基本等于半套主力阵容没了,再遭遇个什么伤病问题,国字号可能连凑18人大名单都费劲。不知这些问题,足协是否想过?

利益问题:工资到底谁来出?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足协征调的这个集训营的球员,是属于各俱乐部的,但需要替足协出场比赛,既然如此,经济账就需要好好算算。

足协招募的这批球员,在原俱乐部都是有合同的,其中肯定不乏涉及出勤率、参赛场次等条款,倘若他们明年要为足协参赛,等于无法执行俱乐部合约,那么他们的薪水、奖金,又要谁来支付呢?

首先,肯定不能是俱乐部来付,且不说道理,就是在情理上也说不过去。俱乐部本就将球员无偿送到足协那里打比赛了,再继续承担他们的薪水,不合适。即使国有企业俱乐部应该为国家做“贡献”,但是还有不少球员来自私营企业俱乐部,他们的球员与“国有资产”根本扯不上关系。如果这笔钱要足协来付,也很困难,因为很多球员在俱乐部都是年薪几百万的主儿,足协要养这么多百万富翁,上哪搞钱去?

很多U25队员,都是各俱乐部高薪挖过来的宝贝,足协上哪弄这么多钱支付这些球员的薪水?

或许,足协可以给球员们上上课,要他们少拿点钱?说不定还可以借此提前推广限薪令。不过,当在俱乐部踢球的球员可以继续拿高薪和巨额奖金时,这些为足协踢球的球员,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就要被迫大幅度接受降薪,他们的利益谁来维护?他们又该如何用怎样的积极性去比赛?没人知道。

合作问题:赞助商哑巴吃黄连?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赞助商的问题。虽说在世界足坛,赞助商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中国,赞助商却好似一个可有可无、只配往外掏钱的角色。但现在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目前中超最大的赞助商,就是拥有联赛版权的体奥动力,当年他们以五年80亿的天价,从足协处获得中超版权,但时至今日,这越来越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上赛季,足协突然削减外援、强推U23政策,已经让体奥动力忧心忡忡,甚至表示过要提前与足协解约,最终通过谈判,将五年80亿的中超版权所有权,扩充为10年110亿,足协这才算平息了来自赞助商的怒火。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管理部门花样翻新,又要推出国字号打中超的新政,这无疑会对联赛的职业属性和未来发展,制造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参照体奥动力第一次与足协的对话,这次他们肯定也不会等闲视之。那么这次,足协又拿什么留下赞助商呢?

或许他们可以说服对方,国字号球队参加中超,实际上对联赛发展更有利、更有经济价值?但问题在于,体奥动力不是猪,他们有一颗精明的大脑。这样一来,事情就难办了。

在中超的历史上,曾有过赞助商中途撤资的事故发生,这一次,历史还会重演吗?对于球迷们来说,现在也只有等待的份儿了。

相关推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ihangsh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