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始终保持一颗决绝争胜的战斗之心 郎平:十年前我做好了挨骂准备

[摘要]郎平天生属于战场。在一线战斗40年,从完美的球员到完美的教练,人生以赛时划分,记忆以战役标记。郎平受到长达30年的推崇,并非因为她战无不胜,而是她能在理智与情感挣扎中,始终保持一颗决绝争胜的战斗之心。

郎平:10年前没想到会赢 赢球后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撰文/马寅 李嘉新

编辑/谢凤梅 张蕾

对于郎平而言,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就像一把标尺。

四届奥运会,三种身份,两次冠军,两次亚军,国际奥委会这样评价郎平:“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万众顶礼的膜拜,只有郎平做到了。”

谈到如此传奇的经历,郎平自己却只是淡淡地说:“我球运好。”

在郎平作为球员和教练所经历的四届奥运中,2008年北京奥运别有一番滋味。那时的郎平与中国队隔网相望,她说没想到会赢,赢球后一度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咱们要把挂在他们脖子上的金牌摘下来”

中国姑娘挥臂一击,排球重重砸在美国姑娘的手臂上,像受惊的鸟儿弹离树枝般直飞界外。

3比0!中国女排赢了!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如愿以偿!

这是北京时间1984年8月8日的中午,随着一群中国姑娘拿下最后一分,华夏大地的千家万户和大洋彼岸的洛杉矶长滩体育馆被激起起欢乐的声浪。

1984年8月7日,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击败美国队获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支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队,女排队员在夺冠后喜极而泣。

“听说那场比赛有一万多球迷去现场给美国队加油,但是在我们拿到最后一分的时候,我就感觉整个体育馆里,星条旗都没了,全场飘的都是五星红旗。”郎平回忆到。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可能因为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以感觉很特别。”回想起34年前自己的奥运之旅,郎平这样说。

“记得那届奥运会,我们小组赛1比3输给了东道主美国队。输球后我特别自责,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去吃饭的时候,我端着盘子发呆,后来忍不住哭出声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还好哭完就好了,后来决赛又是我们两队相遇,我的状态出来了。”

“和美国队决赛开始前,我在运动员入口处看到电视屏幕上映出一个画面,是美国队主教练塞林格和三大主力海曼、格林、克罗克特的头像已经挂上了奥运会金牌!这当然是美国电视台事先制作好的画面,我指着屏幕对身边的队友说,瞧他们多想拿金牌呀,咱们得把挂在他们脖子上的金牌摘下来!”

袁伟民与年轻时候的郎平

“你敢不敢说这句话:我们非要拿这个奥运冠军不可!”决赛前,主教练袁伟民惯常地拉着郎平开小会,一旁坐着“回娘家”帮着训练的国家队前主攻杨希。1984年的洛杉矶,室内暖融融,但袁伟民和杨希等待答案的目光就像一把冷冰冰的铁榔头敲着自己的神经。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无需重锤”。袁指导硬得也像一柄铁榔头,将郎平锤炼得钢一样坚强。“重炮轰鸣”,响彻太平洋两岸8月的晴空。那年的中国女排,5场比赛一共拿了336分,郎平轰下99分,决赛独得17分。

洛杉矶奥运会两年之后,郎平退役去美国读书,有一次坐车路过当年的排球比赛馆———长滩体育馆,身边的美国朋友提醒她:“你就是在这里战胜美国队,拿奥运会冠军的。”

故地重游,郎平在体育馆大门口找到一块纪念牌,上书:1984年8月7日,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中国队,亚军:美国队。

一句“需要你”,她放弃一切

1994年11月一个普通的傍晚,袁伟民的一句话让郎平今天回忆起来依然动容:“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当时,郎平还在带八佰伴世界明星队。少了郎平的中国排球似乎在一步步沉沦。那天,中国排协希望她回美国之前来一下北京,当晚,袁伟民找她谈了女排的情况,他们都不忍心看着中国女排落到世界第八而一蹶不振。最后,郎平回来接手中国女排,放弃合同,放弃家庭,放弃女儿,放弃朋友。她说,正是袁伟民的那句话打动了她。

1995年初,郎平入主中国女排,成为当时最大的新闻。按袁伟民的话说,当时女排最缺的一种精神,是教练的凝聚力,要用一种人格力量调动运动员,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时间紧迫,不能再慢慢启动了。

郎平在自传里回忆道:那时队里只有1000多元经费,柳州市委帮忙筹款近百万,广东的TCL集团为队伍设立了“郎平基金会”,北京郊区的一位大嫂拖着板车走了一二十里地,送来自家地里最大最好的西瓜,只为“表示一点心意”……

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让郎平时时处处都感觉到,国家和人民在看着她、支持她,这样的期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你不干也得干了,还得好好干、玩命地干!”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观看队员比赛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带来了病痛的折磨,由于疲劳过度、大脑缺氧,郎平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后数次晕厥。

1996年8月3日,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1比3负于古巴队,获得亚军。没人责怪郎平,实力不济,情有可原。

“十年前我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郎平更愿意定义那是人生中最特别的一次“回家”。

她至今记得,8月2日她随美国体育代表团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上百家媒体赶去采访,记者们最关心的话题是她和老朋友陈忠和隔网相对,上演第八次“和平大战”。

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第一场比赛,是8月9日在首体对阵日本。

2008年8月5日,美国女排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出席。

“重返首都体育馆,听到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一刻我真想自己上场打打球!”郎平赛后激动地说,“我一下子想起当年自己打球时的很多事,那时也有很多球迷喊我的名字,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大家对我还那么热情,真是太感动了。那时我特别想用麦克风想跟大家说声谢谢,后来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给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

第一个女排比赛日,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先后出场亮相,很多国外媒体关注着中国女排和郎平赢得全场观众吹呼的相同和不同:“观众给中国女排的掌声是给这个集体的,但是给美国女排的掌声,是给郎平一个人的。”

听到中国球迷给她们的掌声和欢呼,美国姑娘记起,一年前她们取得世界杯铜牌、赢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时郎平曾说:在北京奥运会的排球比赛中,美国女排一定会是除中国女排之外赢得中国观众掌声最多的球队。

赛后采访,观众席上不断传出山呼海啸般的“郎平加油”,美国女排获得了主场般的荣耀是焦点话题,细心的国外记者特别提到:郎平的支持者中很多都是年轻稚气的面孔,80后和 90后的青少年占了大半。

郎平与美国女排队员们

“其实我在80年代的作球员时期和90年代当中国女排教练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还很小,有的甚至还没有出生,她们能认识我,也来为我加油,我认为这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正是因为中国女排一直在中国人的心里占据着重要位置,女排精神代代相传,才使这些孩子能从他们的父母那里知道我的名字和我的故事。每当想到这些,我真的非常开心,也很感动。”

8月15日的“和平之战”,是当天最火热的战事。7点45分,两队运动员和“和平大战”主角陈忠和与郎平的同时亮相。

陈忠和和郎平一红一蓝,陈忠和率先入场,郎平紧随其后。陈忠和在距离较近的中国队教练席落座后,郎平没有从他的身前走过,而是“不辞辛苦”绕道老友身后走到美国队的教练席。

2008年8月15日,中国女排迎战美国女排,陈忠和与郎平先后入场。

在中国女排的主场,郎平把一切处理得十分得体。

相比起主场作战压力巨大的陈忠和,郎平坐在教练席上的一举一动更像一个理智得有些过分的球迷。整场比赛她都是静静地坐着,单手托腮,两眼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场内,她只是在局间暂停时起身进行一些布置,即使是在双方打入决胜局,美国女排胜利在望时,她依然专注而平静。

“不管对手是谁,我对每场比赛都是一样的重视。和中国女排这场比赛,我不带任何其他情绪,因为我现在是美国队主教练,我要具备专业精神,在暂停的时候给队员们正确的指示,这是我的工作。”谈到这场“和平之战”中自己在队中的作用,郎平笑着说。

至于大家都十分关注的获胜秘诀,郎平否认了是因为自己对中国队的足够了解:“我是了解中国队,但是我也很了解古巴队、巴西队,了解对手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教练员对比赛的准备和临场指挥,最终要看运动员能否贯彻,是否能在比赛时拿出好的状态,有好的发挥。”

郎平坦言这场中美之战,她赛前并没想到会赢———

“看到中国队在和古巴队比赛时所表现出的技战术水平,我在赛前特意提醒队员,如果比赛中出现24比14中国队领先,你们千万别放弃,追到25比15也是好事。因为在美国队小组出线的道路上,一旦输掉了和中国队的这场比赛,很可能要通过和波兰队日本队比小分决定能否小组出线,所以我希望队员们在场上对每一分都不要放弃,得一分算一分。就是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和队员们投入了这场比赛。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队员们都很放松,很快找到了感觉。相比起来,中国女排坐镇主场,赢的压力比美国队大太多了……”

虽然郎平带队在家门口赢了中国队,但是中国球迷依然支持她。

在家门口的北京奥运会上,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赢得了第八次、也是分量最重的一次“和平之战”。虽然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女排,但是因为郎平,中国还是赢家。

虽然媒体和球迷还是免不了更关注这场“和平之战”的结果,但是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了中国体育的影响,人们还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虽然中美两国女排隔网相对最终拼出高下,但“郎平加油”和“中国必胜”并不矛盾,郎平作为中国女排的对手登场,更有力的说明了中国体育的进步,一样是中国体育的胜利。

不过郎平事后透露,在奥运会的赛场,在中国女排的主场,她率领的美国女排赢了,她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现场球迷表现出的风度和观赛水平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从美国队赢得最后一分到我离开球场,我能听到的声音不是“郎平加油”就是“陈忠和加油”、“中国队加油”,这绝对是有国际水平的球迷。其实体育比赛就是这样,谁打得好,发挥得出色,谁就能赢得比赛。而且无论是获胜一方还是失利一方,都尽了最大努力去拼,都应该赢得掌声。对于中国女排更是这样。我们当年的老女排曾经赢过,也曾经输过,但是女排的拼搏精神传承至今,这说明拼搏精神和比赛最后的输赢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里约夺冠只是某个瞬间有掉泪冲动 最真实的感觉是石头落地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13年再度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接到的一颗“烫手”的帅印。

竞技体育,有巅峰,自然就有低谷,当时的中国女排,处境尤其困顿:在国际排联的世界排名中仅列第五,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辉煌的过往,现实的反差,队伍面临人才断档、后备薄弱的致命问题,短时间内想出成绩难度极大,可当时快速转型发展的社会环境却让人似乎失去了等待的耐心,一时间,曾经炙手可热的女排帅印成了“烫手山芋”。

2013年4月25日,北京,郎平出席排球国家队主教练见面会。

郎平也曾犹豫过:已是知天命的年纪,身体还能承受国字号主教练的辛劳?可是,“如今中国排球全面落后,人才流失,我不能做旁观者,作为老女排唯一一个还在第一线的人,我希望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或许是被排管中心的诚意打动,或许是受老女排队友陈招娣离世触动,郎平还是决定再度出山。面对身边人善意的劝告,郎平的态度就像“铁榔头”的扣杀一样坚决:“接!为何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后依然没问题!”

可就像下山的路,并不好走,重回国家队的第一节训练课下来,郎平感觉“就像跳进一个火坑”:接手前想到过女排今非昔比,可没有想到队伍可以这么差,基本功、没有,心理素质、没有,防守、没有,移动串联、没有……

2013年9月,郎平执教中国女排不到100天,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先输泰国,又输韩国,只拿到第四名,那个成绩,是中国女排38年来的最差战绩。

2013年亚锦赛中国女排只拿到第四名,是中国女排38年来的最差战绩,中国姑娘们一脸失望。

“当时队员心里最难过,她们纷纷发微信给我,都在跟我说对不起,辜负了我的期望,辜负了我为她们付出那么多,一个劲怪自己不争气……我知道她们是担心我为自己重新出山的决定后悔,担心这个成绩会让我失望,她们都知道我为再次执教中国女排纠结了很久,所以特别希望早点儿用好成绩来回报我。记得我是这么给她们回的:我既然选择回来执教,就已经做好了困难准备,这只是我们的开始,我会竭尽全力和大家共同奋发努力,做好每一天、每一个过程。我不求回报,只希望中国女排能不断成长进步,这个时候我们要荣辱与共,一起加油,大家需要互励互勉,我自己也要自励自强。”

最困难的时候,徐云丽曾问郎平:“五连冠”的老女排遇到这样困难是怎么顶过去的?

郎平给徐云丽讲了个故事——

1982年世锦赛在秘鲁,中国女排小组赛输给美国,形势一下子变得特别糟糕,接下来的比赛,再输一局都进不了四强。当时的中国女排,1981年刚拿了世界冠军,全国人民都盼着女排再拿冠军,压力特别大。孙晋芳、张蓉芳和郎平是场上三个绝对主力,遇到困难,她们三个就一起开会讨论研究,接下来的比赛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有什么应对办法……一晚上没交流明白第二天继续,差不多有两三个晚上三个人都没怎么睡好,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了。结果在后面的比赛里,中国女排连打了五个3比0,拿到了第二个世界冠军。

从1982年到2016年,时间跨度长达34年,时代在变,人在变,但是因为有传承,中国女排在困难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点没变。

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她说她最真实的感觉是:一块石头落地了,终于不负使命。

里约奥运开局不利,小组赛迟迟找不到自己的节奏,连续输球,在最困难最压抑的时候,徐云丽、魏秋月、惠若琪三位拥有奥运经历的老队员担起了当年孙晋芳、张蓉芳的责任,作为绝对主力的朱婷,承担着郎平当年的重担,老队员+绝对主力凑在一起一次次开会,商量对策,统一思想。站在她们身后的主教练郎平鼓励大家,中国女排可以不是实力最强的球队,但一定是最不怕困难,最顽强,最坚韧的队伍,顽强拼搏是中国女排的名字!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战胜巴西闯入四强,拿下荷兰打进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拿到冠军,很多人为此激动落泪,郎平说她只是在某个瞬间有过掉泪的冲动而已,最真实的感觉是:一块石头落了地,终于没有辜负教练队员三年半的努力,终于不负使命。

结语:

2016年里约奥运会,带领年轻的中国姑娘历尽艰难站上世界之巅后,郎平的朋友劝她激流勇退,因为她的排球人生已经足够完美。

郎平决定盛名之下再出发的,是爱徒朱婷一句朴素的心里话:郎导,真希望您能再陪我们干四年!

但是更多的人对郎平还有期待,他们说,2020年郎平60岁,如果能率领中国女排在当年开创中国排球辉煌历史的地方上演谢幕之作,将是多么完美的收山!

郎平并未被这样的说法打动,而最终促成她在功成名就之时决定盛名之下再出发的,是爱徒朱婷一句朴素的心里话:郎导,真希望您能再陪我们干四年!

下定决心,郎平做的第一件事是上手术台,置换她深度损伤的髋关节。

2017年1月和6月,她先后两次接受手术,之后抓紧时间康复锻炼,为了能陪这些比女儿年龄还小的姑娘们再拼四年。

往期阅读: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osel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