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青奥之光照亮打造南京体育名城之路 四年来办赛能力不断提升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2018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5日在江苏南京落幕,对于旨在打造世界体育名城的南京来说,从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至今的四年,是不断学习吸收消化青奥遗产的四年。四年时光里,南京办赛能力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四处开花,老百姓参与体育的热情日渐高涨,正逐渐将“奥运城市”这个光环下的深刻内涵融入自己的城市血液。

8月3日是羽毛球世锦赛各单项决出四强的日子,这一天有四个单项的世界第一被淘汰,比赛之激烈精彩可见一斑。和激烈比赛相伴的,则是比赛时长的不断拉长。记者发现,组委会在赛事间隙贴心地两次提前告知媒体和观众,因为比赛时间延长,相应的交通保障接驳车和地铁都将延长运营时间。

这一天的比赛最终打到凌晨零点以后,地铁末班车也顺延到12点半。当赛后组委会方面发现赛场外有大量观众打车难时,又紧急协调车辆将观众送至更容易打车的路段。

一叶落而知秋。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背后,其实是整个组委会赛事运营能力提高的体现。

南京举办羽毛球世锦赛

宁奥体育总监、羽毛球世锦赛媒体运行经理刘强对此最有体会。这次世锦赛有数百名中外记者参加报道,“服务”是刘强给自己团队的定位。他说:“首先我们要提供的就是专业服务,这次我们组建了超过30人的媒体运行和官方视频团队,其中包括具备亚青会、青奥会、申冬奥、国际单项体育世锦赛转播和媒体运行经验的核心骨干,也有具备熟练英语沟通能力、留学经历的年轻人才。这样一支人才队伍是我们能做好整个媒体运行的核心。”

专业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流畅的工作流程,还有更科学专业的运行模式。本次世锦赛有日本朝日电视台、丹麦TV2等多家持权转播商,媒体运行团队根据国际惯例对接定制网络、媒体工作间等服务。在一些服务细节上他们力求节俭,“我们想让世界知道,中国可以科学专业地办好赛事,而不是简单地砸钱办赛。”刘强说。

在专业的基础上,刘强的团队还提出创新、贴心、及时服务等理念。一位记者将自己的摄影器材遗忘在来场馆的出租车上,媒体运行团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联系公安部门,仅用3小时就完璧归赵。比赛进行中出现场地滴水现象,媒体运行团队第一时间了解原因,并主动发布给媒体。“以前遇到这种事情可能会遮掩,但我们实事求是发布信息,迅速平息了无谓的猜测,反而能让事件影响消弭于无形。”刘强说。

在刘强看来,如果仅仅是媒体运行团队在进步,实际上仍然不可能办好比赛。“其实我们不是一个资源部门,这就决定了所有一切都要依赖其他资源部门,正是其他各个部门都在进步,才能提高整体办赛能力。”刘强说,“这其实得益于我们首先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做足了各种预案,事先明确了各自职责。”

对此,采访体育比赛十多年的记者也深有体会,一些地方办赛,虽然硬件不错,但组委会内部无法捏合成一体,没有专业的规范和流程,往往导致出了问题无法协调,或者出现只有更高领导才能协调事情的怪现象。

南京曾于2014年举办青奥会

南京青奥会留给南京的,当然不仅仅是办赛能力的提高。

国际奥委会创办青奥会的初衷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青年人中的影响。本届世锦赛上,很多市民发现,曾活跃在亚青会、青奥会上的“小青柠”又回来了。

实际上,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小青柠”一直在我们周围。在亚青会、青奥会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在南京、在江苏发展的情况下,南京出台了“志愿之城”建设指标体系,希望能在志愿服务区域、项目、群体、时段、机制、文化等方面创新拓展,“志愿之城”建设已经成为南京最有影响、规模最大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一。如今,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281.01万人,2017-2018年度有服务记录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就像赛事期间“小青柠”无处不在一样,志愿者如今在南京,也是无处不在。

在南京,近年来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成了年轻人的时尚,也成了更多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南京城市社区已经实现“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7.32%,市民体质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7.1%以上……

如今,南京每年都要承办10项/次以上国际赛事,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将在这里连续举办三年,2019年南京是篮球世界杯的承办城市之一,2020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将在南京举办……在英国体育营销研究机构Sportcal发布的《国际体育城市影响力排名榜》上,南京今年上升到第十名,比去年提高了9个位次。

南京市体育局局长陈卫红表示,如今的南京,充满着对体育的热情,大型赛事不断、市民热爱体育运动、整个城市的体育竞技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些都将助力南京成为世界体育名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ita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